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区,上海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这个一体化基层治理综合工作平台,通过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政学合作、媒体推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根据上海市委组织部的工作调研,人民网上海频道从基层鲜活的实践案例中撷取一批可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社会治理样本予以呈现,营造全社会关心赋能基层、共建美好社区氛围。
上海,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以问题为导向,上海市委党建办抓住“社区”这个城乡基层治理的重心,从去年开始全面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
今年,新一季行动启动,175个社区项目覆盖了上海全市16个区各种类型基层社区的治理难点痛点。记者走进多个社区,聆听城市最小治理单元如何找准“真问题”,赋能“真行动”,以“小切口”推动治理“大文章”。
陆家嘴街道东园一居民区是位于陆家嘴最美天际线下的老旧小区,租户多,老年人占比高,管理难度大。垃圾投放不规范、电动车飞线充电等现象十分突出。如何通过减负增能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呼应群众需求?如何集结各方资源,共同助力基层解决治理难题?
近年来,东园一居民区将目光锚定数字化手段,通过建立联勤联动微平台、独居老人风险分级管理平台等,着力解决了这些治理难题。探索治理关口前移,居民区还将自治金申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独居老人、认知障碍高风险老人……不同的老年人群体,需要不同的特色为老服务,而且是近距离的“居家”服务。【详细】
西凌家宅路位于上海中心城区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辖区,长300余米,有着独特的骑楼建筑,也有大量陪伴它走过数十载的烟火商铺,被称作“沪上小金陵路”。这里不仅交通便捷,购物方便,人们日常出行还能从骑楼穿过,避免日晒雨淋。
在今年10月即将举行的2023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系列活动上,西凌家宅路成为黄浦区送展案例之一。如今,这条小马路迎来了新一轮的升级改造。
黄浦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研究科科长周弦介绍,此次西凌家宅路的更新,将围绕黄浦区建设“主要居住区10分钟社区生活圈”和“一街一路”示范区域的规划目标,聚焦“醉美烟火,乐荟西凌”这一主题。【详细】
在杨浦区五角场街道,有这样一番图景:早上,上班族可以买上一杯提神醒脑的咖啡;买完菜的爷爷奶奶一起歇歇脚、聊聊天;傍晚,孩子们讨论作业、读书自习;晚上,年轻人放松休闲,进行创新灵感的碰撞……
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社区里,菜场的烟火气伴随着书屋的咖啡香,客厅的书香味交织着社区的人情味,滋养着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大大提升老百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杨浦区有不少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社区里存在很多未被利用的畸零角落,它们都能成为潜在的“睦邻空间”。国定支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详细】
“小馄饨、油条、煎蛋……”7月18日早上8:00,当记者来到徐汇滨江市民食堂时,3元的豆花已售罄,一顿早饭记者共消费12.5元。为什么7月8日才开始试运营的食堂如此受到市民青睐?
这里是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新时代上海滨江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市民游客可以在这里俯瞰江景、阅读休憩,而今,也可以在这里享用一日三餐。徐汇滨江成为越来越多的人打卡的“网红地标”。
“网红地标”的养成可谓是“十年磨一剑”。如何使滨江岸线成为家门口的高品质滨水公共空间,正是上海滨江党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详细】
滨江临海的长兴岛,拥有8万余名产业工人,江南造船、中远海运、振华重工、沪东中华四大央企齐集在长兴这块“造船宝地”上,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长兴家园社区就位于长兴岛中部,是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最大的动迁安置小区,也是央企职工集聚最多的社区。社区总居住人数5591人,驻岛四大央企职工及家属就有3000多人。
居住在小区的央企职工,流动性较大、需求多元,庞大的居民基数、多元的人员结构、复杂的小区内外部环境,bob半岛在线登录都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压力。央企职工没有归属感、不愿配合居委工作等问题一直难以有效解决。【详细】
走进位于普陀区石泉路街道的品尊国际居民区,商品房住宅、酒店式公寓、商务楼、商业广场等多种业态汇集,随着街区党建联盟的出现,整合起社区党群服务站、居民议事厅、新就业群体驿站等优渥的空间资源,融合起各类群体参与街区治理,打造出一个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的“微缩模型”。
基层治理难在哪?或是市民群众参与不足,或是资源协调难统一,品尊居委曾经就遇到过这样的难题。小区一期部分楼栋外立面出现了空鼓、开裂和脱落的状况,走路时必须时常关注头顶上的隐患。【详细】
“让教育走出去,把社区融进来。”在上海市首创实体化运作的治理学院——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的门口黑板上,写着这样一行字。
自2022年成立至今,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组织治理骨干教师深度参与宝山区“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典型社区打造项目、社区治理合伙人项目等,组团深入居村实地调研,协助居村书记把脉社区治理的难点、疑点和痛点,开出有实效、精准的治理“处方”,同时也把在基层实践的经验和案例带回课堂,转化为治理课程和培训教材。
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教师们走出课堂,深入各级党群阵地和社区的每一次调研和项目打造。【详细】
有事没事,请到楼下坐坐。今年以来,“楼下坐坐”火了,成了附近居民有事没事就去坐坐的地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楼下坐坐”,其实是一个社区居民共享会客厅,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虹关路上。附近的太阳宫是申城“网红”新地标,人流密集,嘉兴路街道便因地制宜沿街开放,打造了这样一个会客厅。
“会客厅的logo像一颗半熟的荷包蛋,有一个聚集的内核和一个开放弹性的边界。它寓意着社区生活既凝聚又包容的姿态,在陌生与熟识之间,人与人形成友善、互助、共享的关系。”【详细】
“这里每个月都有100多项活动。”这里是位于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66号的徐汇区天平街道66梧桐院党群服务中心。天平街道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中心所在的这栋洋房由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是徐汇区文物保护建筑,距今已有逾90年历史。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天平街道将这栋英式花园住宅修旧如旧,经过一年多的保护性修缮,2020年7月,“66梧桐院”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首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
这里的社区食堂不仅成为周边白领的打卡地,也为附近老人解决了一日三餐。同时,为了让场地得到更充分使用,每周二、四、六下午2:00,餐厅这里又会变身为“梧桐书苑”评弹的演出场所。【详细】
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居民区常住居民1504户,常住人口3300余人,其中老年人占41%,高龄独居老人较多。近年来,新福康里居民区立足老人实际需求,不断提升为老服务品质,营造浓厚孝老爱亲氛围,着力打造幸福安康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2022年底,新福康里居民区成功获评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长什么样。
该居民区由高层、小高层、多层、联体别墅等构成,是汇集石库门文化现代住宅楼特色的新型居住区,总结创新了一套可持续的“健康·5H”工作法。【详细】
一个社区,包含老旧小区、高端住宅、商务楼、商住两用楼、商场以及沿街商铺等丰富业态,如此规模庞大的混合型社区,为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基层治理提供了何种新思路?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天汇综合体正是这样一个“复合结构”社区。随着真如城市副中心逐步建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商户入驻到综合体中,数量大、类型多、行业广三个特点所带来的相关治理问题也在这个社区显现。如此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如何发掘真问题、解决真需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换个思路而言,天汇综合体的各种业态和相对应的治理方式,形象地代表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道路上的一次“沙盘推演”。【详细】
嘉筱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沪漂”社区。这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房租便宜,小区年轻租客多,居住不满半年的短租客占比非常高。短租,意味着流动性大,今天来明天走的“过客”心态,让这群年轻人对社区缺乏认同感。
嘉筱社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菊园新区,管辖区域是3个农民宅基地置换小区,总体呈现“两多一杂”情况。针对复杂现状,嘉筱社区党支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走访了社区各年龄段居民,不断收集意见和建议,打造出一个集邻里交友、社会服务、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暖心空间——“筱客栈”。【详细】
从窗户望出去,一片大草坪,满眼青绿,周围树影婆娑,倒一杯茶,捧一本书,坐于窗下,一下午的时光倏忽而过。
可能你会想,这是哪个“网红书店”吗?非也。这是位于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华院居民区的邻聚荟·华院党群服务站,因为建筑全屋为木质结构,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木屋”。
一起走进“小木屋”来看看,这栋占地面积400平方米的房子,从设计之初就提出要给居民打造更多公共空间,所以,从功能分区来看,除了一间不到10平米的小屋用来做居委会的办公室外,其他空间均精打细算,布局和功能处处透露着暖人的小细节。【详细】
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的九星片区网格面积4.18平方公里,片区内有8个居委、2个村,还包含4个工地、9所学校。作为新时代国际大都市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样板的“九星城”项目,也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面对基层治理复杂的问题、场景和居民诉求,如何从局部治理转向以系统性、动态性和快速响应为特点的“全域治理”?近年来,七宝镇以党建引领片区网格为实践载体,从社区扩展到街区,探索形成了以“三大体系”“七项机制”为特色的全域治理模式,着力提升“三种能力”,实现全要素、全场景和全过程的基层治理体系再造。【详细】
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从去年开始,上海全面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
今年,新一季行动启动,175个社区项目覆盖了上海全市16个区各种类型基层社区的治理难点痛点。上海市委党建办集结街镇骨干力量、居村“两委”工作人员,组成“行动团队”,汇集沪上高校智库及党建智库理论专家、优秀书记实践专家,组成“赋能团队”,一对一匹配赋能、把脉支招。效果如何?一起来看看。【详细】
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的青村社区地处青溪老街核心区域,由镇区、居民区、商区、景区四区组成。居委区域面积为0.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22人,户籍人口987人,党员人数77人,商铺300多家。社区内青瓦白墙古建筑,小桥流水青石路,古朴与现代兼具,典雅与潮流并存,往来游客纷杂,人员流动频繁。社区包含公房、私房、集资房、商品房、宅基证房,是一个开放式混合型老旧社区。
由于区域位置特殊,老街景区商居混合,流动人员和往来游客多,加之老小区设施陈旧、设备缺损、邻里交流少更是极大增加了社区管理的难度。如何破题?青村社区引入四路活水“解渴”。【详细】
社区基层治理,如何让居民从“基本需求”进一步迈向“向往的生活”?青浦区夏阳街道青松居民区按照“党建引领、系统推进、全域提升”的总体思路,推动社区治理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从“基本需求”向“美好生活”转变,不断深化推进“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
为持续打造“香”约青松特色党建品牌,社区积极探索开展“楼治汇”楼组党建工作,以党员为主导,引领辖区能人、热心人、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服务群众,以党建赋能创优社区治理,加快推进“温暖家”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详细】
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停车难的问题,建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上海市金山区石化街道山鑫阳光城也不例外。近年来,居民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与多元共治,不仅解决了小区的“停车难”,还解决了新能源车的“充电难”,在小区内辟出了15个新能源公用充电桩。
当记者来到山鑫阳光城时,发现小区道路两旁的停车位充足,小区的公园东侧和河道西边还有15个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并提供直流电和交流电两种充电方式。这得益于前几年的美丽家园改造。当时,居民反映停车位紧张,于是‘三驾马车’(居委会、业委会、物业)齐发力,共同商量对策,拓宽小区路面,增加了305个停车位。【详细】
“每天人来人往,我们振兴居委会可以服务居民50余次,辐射周边8个小区5000多位居民。”把居委会挪到街面上,徐汇区枫林街道全面进行尝试。
过去的居委,养在深闺无人识。如果不是本地熟悉的居民,时常会遭遇“找不到门、办不了事”的窘境。近年来,枫林街道将目光锚定居民自治,通过党建引领、空间改造、制度创新、片区治理等,如今,居委会临街而立,暖色调醒目、落地窗敞亮,居民一出门就能找到组织。而枫林街道分成五大片区,由班子成员任片区党委书记、片长,具体协调片区治理各项工作,指挥各方下沉力量,实现了把赋能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动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