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为推动我国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据悉,目前已完成了全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并上图入库,作为项目用地用海审批依据。全国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30%以上,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万平方公里。
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区域,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与各地自然地理格局相匹配,有的省份生态保护红线%。
尽管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植树造林,森林面积总量位居世界第五位,国土绿化取得重要成效,但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排名世界130多位。
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被过度强调,而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导致出现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谋取经济利益的“竭泽而渔”式发展方式。因为市场主体可以“短平快”地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却无需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付出应有代价,逐渐出现了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低效益的粗放发展方式,这对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十分不友好。
绿色要素、产品和服务定价难、交易难、标准多、差异大,缺少科学规范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因此,人们在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消费上有“搭便车”心理等。亟需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途径,建立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交易体系。
因为条件、基础不同,在发达地区,生态文明理念正进入自信和自觉阶段,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而在一些欠发达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理念仍然处于灌输和自发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层层衰减。在环境共治方面,一些地方公众参与程度仍然较低,参与模式单一。
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超过90%,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在保护土地方面,可以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安全用药和免疫诱抗相结合的做法来代替化学药剂使用,通过联防联控、统防统治,在保护作物生长发育的同时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危害。
应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植树种草、生态保护和恢复等活动绿化国土,持续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增绿扩绿为主,充分利用适宜绿化空间,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把“植绿”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探索生态资源,在发挥“绿水青山”调节气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的同时,也为其转化为“金山银山”创造基础和条件。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大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碳,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建立绿色低碳改造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对列入“白名单”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加快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用绿色低碳发展牵引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对优质资源的精采细采、保护性开采。多形式打造绿色社区、绿色景区等低碳惠民场景,积极倡导绿色生活BOB·体育综合APP下载理念,通过技术赋能,促进服务变革,不断丰富和优化人民群众绿色生产生活体验。
深层挖掘和有效利用城市零星绿地,充分利用城市周边闲置土地、荒山荒坡建设城市森林和永久性公共绿地、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打造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微空间”。推进生态文化公园建设,积极探索“公园+”模式,加快推进各类生态绿地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绿色空间开放体系。着力打造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小游园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城市公园体系。
充分发挥林(草)长制引领作用和生态管护员基础支撑作用,持续加强种草复绿区管护保育,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严格实行林地、草地、湿地征占用限额管理,严格落实森林草原防灭火、林草有害生物防控责任和措施,维护林草资源安全。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未来需要继续统筹保护和发展,在扩绿上发力,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