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胶州市推进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率先探索建立“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新动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实现100%。胶州市坚持“一核红色统领”,强化“四翼绿色共治”构建垃圾分类闭环工作模式获评全省首批健康山东行动典型经验案例金奖。胶州市在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创新实践,特别是率先探索建立的特点鲜明、做法普适的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模式,作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新经验以及典型案例在第22届中国国际城市建设博览会展示,全面营造了“倡导低碳生活,共建绿色家园”的良好社会氛围。
垃圾虽小,却牵着民生、连着文明。这是关系群众生活的民生“小事”,也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大事,胶州市高度重视,以厨前垃圾单独分类为重点,全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胶州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城市品质提升的“头号任务”。先后出台工作方案、考核办法等政策文件,设立垃圾分类专项经费,形成“党政统筹调度、部门各司其职、镇街分块负责”的工作格局。胶州市经过入户调研、总结分析,胶州农村地区丢弃的垃圾主要是未经加工烹饪、不含油盐的菜梗菜叶、果皮果核、各类蛋壳等厨前垃圾,具有含水量高、易腐烂、易生物降解等特点,可就地堆肥处理直接还田,改良土壤结构。明确建立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模式,有效缩减收运处置费,同时变废为宝制肥带来可观经济效益。胶州市精心设计制作了易懂好记的垃圾分类顺口溜、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投放指南和喜闻乐见的专题宣传片,让居民记得住、分得清,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以党旗红带动时尚绿联结党心民心,组建垃圾分类党员先锋队,组织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全面开展垃圾桶前指导、入户宣传等志愿活动。在垃圾分类基础较好的镇、村先行开展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搭建厨余垃圾处理终端站、阳光堆肥房,实现就地减量、资源化利用的工作目标,将绿色行动转变为惠民工程,让群众看到变化、获得实惠、感受幸福。
胶州市根据各镇街实际,深入探索易实施、易复制、易推广的厨前垃圾就地处理模式。胶州市在农户密集、场地有限的村庄采用自主研发的“厨前宝”堆肥桶,充分发挥其小巧便利、造价低廉、经久耐用的优势,在农户门前分散式灵活安装,让家家户户出门即投、即堆即用,真正实现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守住家门口的幸福,切实提高生态效益。胶州市在农户分散、场地适宜的村庄建设村级小型厨前垃圾堆肥池或阳光堆肥房,集中处理本村厨前垃圾,同时辐射周边部分村庄,实现共同堆肥管理、共享堆肥成果,进一步强化社会效益。胶州市在以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的镇街,建立镇级大型厨前垃圾处理中心,推动厨前垃圾单独分类模式辐射整个镇域,探索“处理中心+生态农业”模式,产出有机肥料后运送到田间地头,逐步实现有机肥规模化、产业化,全面提升镇域经济效益。
胶州市紧扣“双碳”战略目标,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厨前垃圾统一收集、堆肥、利用的闭环管理链条。胶州市除农户门前分散式安装“厨前宝”堆肥桶的试点村庄无需统一收集外,在垃圾分类先行村或设置村级堆肥处理点的村庄,由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收集,将厨前垃圾单独分类,统一运至厨前垃圾堆肥处理点,或者由村民自行前往收集点分类投放,再由保洁员运至厨前垃圾堆肥处理点;在设置镇级垃圾处理中心的镇街,由村庄保洁员将厨前垃圾统一收集后,属地镇街逐村收运至镇级厨前垃圾处理中心。胶州市对于统一收集的厨前垃圾,通过“厨前宝”堆肥桶、阳光堆肥房、阳光堆肥池、全自动膜覆盖好氧堆肥机等设施设备,采用“堆肥三明治”“三进二出”NCS智能分子膜覆盖好氧发酵堆肥技术等科学方法进行生物堆肥,通过发酵制成绿色环保有机肥料,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胶州市对于制成的有机肥,部分村庄按照“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优先奖励给垃圾分类星级评价高的优秀家庭和先锋模范党员,用于庭院花卉、小菜园追肥;部分村庄选取一块农田升级打造“红色菜园”,由村内党员分组划片、认领“责任田”,负责播种、育苗、施肥以及日常打理,收获的蔬菜直供村庄“幸福院”,让群众切身感受厨前垃圾分类带来的益处;而建有大型厨前垃圾处理中心的镇街,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全面畅通有机肥销售渠道,搞活“垃圾分类农业合作社”,拓宽“肥料经济”。bob半岛在线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