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2255
13866522458
垃圾分类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BOB半岛垃圾分类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手机:13866522458

咨询热线400-123-2255

97)《天津教育报》电子版来了!

发布时间:2024-10-03 03:20:04人气:

  半岛·BOB官方网站近期,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高校陆续迎来2022级新生进入校园。各高校精心组织迎新工作,坚决把好入学疫情防控安全“第一关”,为新生提供暖心的入校指南,帮助新生第一时间熟悉校园,适应大学生活,开启人生新征程。

  2022级新生入学的这几天,赶上天津本土疫情出现反复,各高校在新生入学工作上也是精心设计,严格把关。

  天津城建大学新生经迎新专用入口依次完成“身份验证—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核酸检测”后,在学校志愿者引领下,到各自学院完成注册报到工作。在天津工业大学校门处,安保人员耐心细致地核验新生身份,防疫人员有条不紊地对行李进行消杀,迎新志愿者细心提醒学生戴好口罩,完成核酸检测的新生即可获得校内通行小贴纸一枚,2022级新生凭此快速通行。天津财经大学新生在入口处先做完核酸再进入报到现场,报到流程结束后搭乘学校组织的大巴车前往学生公寓,报到全程都有志愿者的协助,“一站式”的提供引导和服务,让新生在安全、高效、温暖、贴心的氛围里完成报到流程。

  各高校在迎新工作上想学生之所想,把各项工作落到细处,让新生们入校第一天就感受到了母校那份浓浓的关爱之情。天津城建大学各学院为新生带来了“家”的温馨,一处处别出心裁的布置,既给新生带来惊喜,也充分展现了各学院特色,为他们呈上了一份特别的开学“见面礼”。如建筑学院在报到现场设置了抽取扭蛋盲盒、兑奖合影留念、探索2022级萌新新手任务等有创意、有温度、有脑洞的迎新环节,并结合学院特色制作了立式展板、手举牌以及优秀建筑模型作品,为新生了解专业做好准备。

  天津商业大学在学校官微制作了一期推送,详细介绍了迎新日当天的各种细节,也为新生介绍了快递、超市、食堂等位置和特色,让新生对学校情况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天津师范大学也是在迎新前一天制作了新生报到流程和温馨提示,让新生落地天津就能无忧对接到进入新校园的路线。

  面对母校的热情欢迎,新生们也是感慨颇多。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电2201班王一梁说:“我一走出高铁站,就看到了迎新工作人员,他们热情温和的言语、真诚的笑容,让我即刻感受到了天工的温暖。走下大巴车,还未辨别出方向,志愿者们就上前帮着运送行李,我感觉自己已经迅速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对大学四年的生活充满希望。”

  开学迎新中,一些学校还为新生准备了一份独特的礼物。在2022级天津理工大学迎新现场,“‘麦’向未来”纪念瓶被志愿者送到刚刚报到的新生手中。纪念瓶中装的麦子很特殊,由毕业生代表们亲手在学校“明理农场”收割、晾晒和加工而成。毕业生精心准备的“临别礼物”被送到新生们手中,承载着学校对新生们的美好祝福和深切期望。收到纪念瓶的新生们表示,收到“见面礼”非常意外和惊喜,纪念瓶饱含着学校的浓浓祝福,老师们和学长学姐们太走心,真的被暖到了。

  天津医科大学迎新工作则体现着鲜明的医学特色,学校为新生们举行了一场以“救死扶伤·守护健康”为主题的新生入学第一课急救培训,240余名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共同学习基本救护知识、心肺复苏操作。培训内容包括日常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AED使用、呼吸道异物梗阻处理。2022级临床2班刘聪怡说,“医学第一课”让她明白,越是危急时刻越需要沉着应对,意识到自己作为医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本报讯(记者郭翰卿)近日,河西区教育系统召开2022年工作中期推动会,全面总结河西区教育系统上半年工作成果,安排部署下半年和秋季开学期间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担当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河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琳强调了七点要求:一是稳慎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制度机制,努力形成河西经验;二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真正做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三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四是全面加强和改进体美劳教育,统筹区域资源,真正抓出特色、抓出成效;五是加大队伍建设工作力度,构建一套全口径、完整链条的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系统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六是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抓好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和疫情防控工作,坚决筑牢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屏障;七是确保教育事业安全稳定,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强化线上线下阵地管控,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

  据了解,河西区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将重点改革任务、工作任务与“迎盛会、铸忠诚、强担当、创业绩”和 “青春献礼二十大 奋斗担当铸忠诚 强国有我新征程”两个主题活动紧密结合,以时不待我的精神、务实的举措和过硬的作风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贡献力量。

  本报讯(记者曲彤)“本学期,我们将通过健全教师补充激励机制、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多样化特色发展等7项主要任务,促进城乡普通高中协调发展……”从市教委获悉,近期本市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强校工程”,对于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普通高中,经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后,予以命名,成熟一所创建一所、创建一所命名一所,促进全市普通高中教育从分层教育逐步向分类教育转型。

  据悉,全市共有35所普通高中入选“强校工程”项目学校,通过配齐配强项目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保持党组织书记和校长的相对稳定、优化项目学校教师配备,着力解决项目学校教师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员问题,更好地满足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需要。为充分发挥优质普通高中资源辐射引领作用,本市将通过支持南开中学等市直属学校跨区域帮扶远城区、环中心城区项目学校;各区也将组织区域内优质普通高中,特别是“品牌高中”建设项目培育学校结对帮扶项目学校,实现全覆盖。未来,本市将遴选150个市级义务教育课程建设基地培育项目,涵盖初中16个学科、小学12个学科、跨学科或多学科综合课程、课后服务课程、专题教育课程等课程领域。经过为期3年的培育后,从150个培育项目中评估认定100个市级义务教育课程基地。

  根据《天津市普通高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部署,本市将按照“精准施策、注重内涵、特色发展、提升质量”的思路,采取“强校工程”与“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项目”“品牌高中建设项目”“津门三杰支持计划”“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有机结合的方式,健全普通高中提升发展保障机制,深化教育管理和资源配置方式改革,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组织市、区两级教研员深入项目学校,开展“手拉手”帮扶和蹲点式专业指导,做到学校100%全覆盖、各学科教学指导100%全覆盖。支持引导普通高中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从人文、社科、工程、技术、艺术、体育、财经、法律以及普职融通等特色建设领域选定特色发展方向,推动学校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天津体育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等院校专业特长,在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建立“特色发展协作基地”。

  在深化招生录取方式改革方面,本市将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发展需要的学生选拔机制,支持引导经认定的特色普通高中制定导向正确、方案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学生评价体系和自主招生办法,市教委将给予一定的自主招生名额和特色办学自主招生政策支持,以此招收符合学校特色发展、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我们要求各区进一步探索对特色普通高中的分类指导和评价机制,加强自主招生工作监管,构建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考试招生制度。”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违规招生行为本市将加大查处力度,确保招生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天津市普通高中“强校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托管单位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不得收取“品牌费”。行政部门不得挤占教职工编制或长期借用教师,严禁公办学校教师在民办学校任教。各区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其他各类学校从项目学校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本报讯(记者曲彤)日前,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聚焦“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组织市教委直属校和各区所属中小学校100名党组织书记、16个区教育局分管负责同志参加培训,进一步明确政策要求、压实工作责任,工作部署、强化改革、有力有序推动改革落实落地。

  据悉,培训围绕“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主题,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工作要求,邀请市委党校教授和有关专家深入系统阐释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关于教育的目标任务,并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我市形成的“1+2”制度体系等进行文件解读。

  培训坚持问题导向,就新形势下中小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疏导防范突发事件等重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通过专题讲座、分组研讨、实训教学、访谈教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参训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深化对共性问题的理解认识,探索对个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切实做到学有所获。培训突出实效性,紧盯培训效果,要求全体参训人员带着工作任务和学习收获返回各自工作岗位,以学促进,持续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本报讯(记者曲彤)日前,从市教委获悉,由天津市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主办、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承办的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研修班培训圆满结束。全市162名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管理者和教研教学工作者分三期参加线上研修培训。目前,天津市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已初步构建起以核心主题培训、往期学员培训心得与经验分享、分组主题研讨、学员代表总结展示为四大主体架构的“标准化、进阶式、菜单型”的劳动教育培训新范式,提升天津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整体素养水平。

  三期培训的圆满举办,体现了天津市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的专业引领优势,通过送培导教培训高水平劳动教育师资,利用教研活动提升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形成师资培训、资源共享、专业提升的劳动教育研修方向,稳步推进2023年“形成100门精品课程,评选1000名市级劳动教育优秀导师”的劳动教育目标。

  本报讯(记者彭未风 通讯员刘欣)日前,由天津市教委牵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承办,天津市学校思政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心成立暨首期特训营开营仪式顺利举办。中心工作的开展是天津市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探索和创新实践,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养内容上开创先河,打造思想政治工作闪亮品牌。

  天津市学校思政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心旨在深入领会学习贯彻习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抓住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落地天津的重要契机,深化“大思政课”建设,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语言艺术魅力的契合点,破解思政课“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问题,进一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语言沟通能力,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本报讯(记者邱瑞玲)为促进滨海新区教育优质、均衡、高水平发展,切实把好教师“入口”关,9月3日,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局举办2022年滨海新区新入职教师培训班,322名新教师以直播形式参加培训。

  培训第一课上,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校长董彦旭从师志坚、师心慈、师业精、师智广、师法活、师纪严、师风正、师境雅等几个方面为新教师作师德师风专题讲座。青年优秀教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向新教师分享工作经验。

  据悉,培训班为期一年,将通过系统培训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升新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使其在课堂执教、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和指导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滨海新区教体局将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更新培训内容,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成长和展示的平台。

  本报讯(记者刘佳 通讯员胡俊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应当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更好地保护学生的权益、教师的权益和学校的权益!”在静海区模范小学报告厅,天津市教科院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方芳以“法治视野下的学校治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为题为静海区教育干部作专题讲座,令与会者受益良多。这也是2022年静海区教育干部大讲堂系列培训的其中一讲。

  据悉,结合静海区基础教育办学实践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着眼于校(园)长、学校管理人员、后备干部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升,静海区教育局自今年7月开始举办2022年静海区教育干部大讲堂,每两周举办一次,目前已进行了4讲。该讲堂将作为静海区教育系统常规培训工作一直延续下去。大讲堂涉及师德修养、依法治校、教学改革、学校管理、信息化领导力等多项内容,通过现场培训与线上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服务学校建设,服务干部队伍专业成长为宗旨,助力管理人员了解最新政策法规,掌握正确办学理念,共话学校教育教学改进,推动全面提高区域教育质量。

  本报讯(记者郭翰卿)9月3日、4日两天,本市连续两日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蓟州区1500名干部教师披坚执锐深入大筛点位,参与支援工作。

  1500名干部教师,前一天还在忙碌新学期工作,后一天就奔赴核酸检测第一线;前一天还在指导学生如何度过开学适应期,后一天又拿起喇叭开始“喊楼”;前一天还在分发书籍查阅课表,后一天又开始维持居民核验秩序……他们严格管控现场秩序,规范群众佩戴口罩,引导群众不插队、不交谈、不聚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疫情无情人有情,面对行动不便的社区老人和婴幼儿,负责绿色通道的教师志愿者们耐心询问情况,全程陪护,助其完成核酸检测,团结高效的工作态度与能力得到社区群众们的认可。

  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从“辛勤园丁”到“抗疫战士”,蓟州区教育系统志愿者教师以高效的执行力、快速的反应力和忘我的工作状态,全力以赴配合医护人员共筑社区“防疫墙”。他们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服务精神,用实际行动在家乡保卫战中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新学期,开发区二中“馆校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出新招,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报讯(记者彭未风 通讯员董玥欣)日前,在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召开期间,由天津市委网信办与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联合编写的《中国好网民网络素养知识读本(银发族篇)》,通过“网信天津”等新媒体矩阵分期发布和展示。

  “智能时代正在加速拥抱老年人,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数字时代的便利和乐趣,是我们所关注的媒介素养研究中的痛点之一。”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陆小华介绍,“在这套读本中,我们用轻松易读的图文和有针对性的案例,逐一阐述老年朋友在‘触网’中面临的网络使用、信息甄别、反诈防骗等突出问题,以期弥合中国银发族的数字鸿沟。”

  作为目前国内少有的把新媒体作为学科发展方向的学院,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发挥科研优势,争当创新发展的先行者、科学决策的建言者、全民教育的传播者,一张以高水平研究引领网络文明建设的崭新名片正越擦越亮。在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素养教育分论坛上,陆小华院长与相关学者、业内专家、网络意见领袖共话新时代网络素养教育的新路径,为更科学有效地建设美好网上精神家园建言献策。

  “天津大学始终聚焦国家与地区的重大战略需求,在网络素养研究领域也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天津大学党委副书记雷鸣表示,学校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新媒体与传播学院为纽带,整合跨学院、跨学科优势力量,提供丰富的高端智库资源,积极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等工作,为天津高校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打造网络文化高地提供智力支持。

  “网络空间治理研究是服务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对顺应信息时代潮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积极响应。”据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邵明来老师介绍,学院已与智算学部、经管学部、法学院等联合组建了跨学科研究团队,充分发挥交叉学科优势集智攻关,研发了支持亿级知识的百秒级响应和事件溯源、事件推演、轨迹刻画等一体化全流程覆盖的网络舆情系统,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和网络空间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我们学院深度参与了‘天津大学—人民网联合实验室’建设工作,并与人民网‘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合作。”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王赞表示,未来,他希望能继续发挥学院在网络空间内容认知与治理的研究优势,提升技术攻关与转化应用联动的结合能力,为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文明建设贡献更多天大力量。

  新学期,开发区二中“馆校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出新招,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当学生穿过蔚蓝色的拱门,庞然大物蓝鲸从头顶上方悄然划过,天籁般的鲸鸣仿佛回荡在耳畔,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校园迷你海博馆”赫然呈现在眼前。经过一个假期的精心制作,日前,开发区二中“校园迷你海博馆”正式开馆,该校七年级、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也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在这里,学生们既可以观赏到自然迷人的海洋风貌,又可以欣赏到师生自创的科普作品,还可以带着问题拓展课本知识,开展深度学习,感受魅力滨城的建设成果以及海洋强国的伟大成就。

  将博物馆搬进校园,对于开发区二中的师生来说,可不是简单的资源搬家。“校园迷你海博馆”每一个版块的设计,遵循的内在逻辑都是师生思维碰撞出的火花,展厅设计的隐性动线、“共建人海和谐共筑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蕴含了学生核心素养中跨学科核心观念、思维方式和关键能力的培育和发展。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深度学习方式,将馆内资源转化为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课题来源、物化创意来源、科技创新灵感来源。从原始海洋,到蛟龙号、蓝鲸二号,缔结了师生共同的研究成果,这里将成为开发区二中“守正”育人课程的实践乐园和“校园素质拓展基地”。

  自2016年开发区二中首次与滨海博物馆建立“馆校合作”教育教学模式以来,该校已分别与滨海科技馆、国家海洋博物馆、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辽阔的天地。依托海博馆丰厚的资源,开发区二中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校师生积极踊跃到海博馆“打卡”参观,一方面拓展相关课程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博物馆讲解员而充实自己。为推进海博馆课程和课题的开发,生物组全体教师不断为其寻找合适的切入点,深入海博馆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用“项目式”学习思维,推动海博课程开发。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海博线上课程的学习,举办以海洋和生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宣传“关心海洋,爱护海洋”的海洋强国思想,以海博馆“寻找海洋之心”为主题,开展科普剧的排演和推广。学校海博讲堂社团,依托于学校生物组与海洋博物馆的合作平台,在老师们的带领下,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开启了一场场“探索生物之旅”。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参观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形式深入学习,在最终的成果展示环节,有的学生化身小讲解员、演员对其成果进行讲解和演绎,有的将研究成果制作成展牌在学校长廊进行展出。

  据开发区二中校长张英群介绍,“校园迷你海博馆”的设计体现了学校积极践行国家“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立足“守正出新,全优育人”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施的重要成果;也是对新课标中跨学科主题式项目学习的创造性实践,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徜徉在知识海洋实景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新学期,该校将把依托于“校园迷你海博馆”构建起的馆校课程正式纳入七年级、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们定时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完成以学生探索为主体的素质拓展教育活动和精品社团项目式研究活动。通过“我与海洋”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弘扬中国特色海洋文化,传承泰达精神。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程进入中小学校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为充分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让劳动教育融入到居家线上课程中,河西区各学校在线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

  滨湖小学开展了充满趣味的劳动教育,按低、中、高年级安排了适合学生年龄层次的居家劳动,整理书包、书柜,制作营养早餐,学习蔬菜保鲜技巧,花式包饺子等,让学生的居家生活丰富了起来,并锻炼了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

  除了居家生活劳动以外,滨湖小学还利用本校特色综合实践课程,将劳动内容融合其中。如三年级《有趣的结绳》,利用生活中的结绳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四年级《把秋天留下——植物书签制作》,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让学生在学习间隙中走进大自然,感受秋天,收集各种树叶动手制作标本;五年级《传承非遗瑰宝——绒花》等,让学生在研究和实践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这些丰富多彩的劳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意识。

  未来,滨湖小学将继续积极优化学校课程建设,丰富劳动形式,一如既往地坚持把“劳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和居家学习之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纯皓小学结合校本劳动课程,拟定了《纯皓小学劳动教育指南清单》。该清单从“认知篇做”“家务篇”“技能篇”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劳动建议,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水平,指导学生结合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记录家庭劳动参与情况、劳动技能掌握情况及劳动收获等。纯皓小学的学生在劳动清单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开展家庭劳动,在劳动中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强化了劳动自立意识。

  线上劳动课,线下乐实践。在精彩纷呈的线上劳动教育课程中,学生通过线上视频学习、观察,线下模仿与实践淬炼操作,做到线上学习线下实践融汇贯通。并且明白了劳动的含义,树立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理念。学生乐在其中,更是让父母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以“劳动铸美德,匠心向未来”为主题,向学生介绍了什么劳动,如果没有劳动会怎样,劳动与生活、与未来的关系,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学校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新华中学和第二新华中学等学校结合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组织学生学习月饼的制作方法,营造浓郁喜庆的节日气氛,传递中秋欢喜人团聚的美好祝福。

  天津四中、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微山路中学等学校从传统工艺制作入手,组织学生开展棒针编织、中国结、纸艺、手工布艺等项目学习。学校通过劳动课程让学生爱上劳动,在制作中感受劳动文化,在劳动中提升劳动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用劳动教育点亮了学子的成才路。

  本报讯(记者刘佳 通讯员张孟优)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7周年纪念日。当日,西青区教育团工委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纪念活动,深切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引领青年学生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西青区各中小学校通过国旗下演讲学习抗日战争历史,并以此为主题举行开学第一课,带领师生回顾了抗日战争的相关事迹,以及革命英雄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峥嵘历史。

  多所中学以团日活动为载体,开展宣传宣讲、讲述抗战英雄故事等教育活动。天津市大寺中学团委联合大寺镇团委来到天津博物馆参观大型红色展览“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参观结束后,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主题座谈会上,团员们表示,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先烈不怕牺牲、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新时代团员青年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不断汲取奋进的力量,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此前,全区各中小学校学生还通过制作手抄报、板报、短视频等形式,表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在入职之初,没和学生们见面的情况下开始线上直播,这对大家来说是考验也是挑战。在线上教学中,我们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结合学习内容和班级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让我们的线上课堂有温度、有效率。”

  9月5日,河北区昆一教育集团新入职教师师德师能专题培训会在线上举行,集团成员校、光明小学正高级教师张媛作了《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成长路径》专题讲座。张媛在讲述自己的学习与工作的经验、对教育教学的思考以及无私分享的教育教学妙招的过程中,特别为新入职教师们介绍了如何开展好线上教学,帮助大家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据昆一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昆纬路第一小学校长张秀芝介绍,复杂的疫情形势,给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本学年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昆一教育集团为青年教师上好入职第一课,为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及业务素质打下良好基础,为各校提升线上教育教学水平助力。

  2021年底,昆一教育集团以“1+X”模式组建,以昆纬路第一小学为总校,宁园小学、光明小学、红星路小学、增产道小学为成员校。总校统筹引领,各成员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等。新学期伊始,在昆一小学的示范引领下,各成员校因校制宜,开启了具有特色的“教学直播之旅”。

  昆一小学着力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与力量,组建了以一把校长、书记、教学干部、团队主管、学科主管为主的“线上直播课工作领导团队”;以信息技术教师、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干部为主的校级“技术指导团队”;以年级学科组教师为主的“线上教研团队”等,确保了线上教学的精准与高效。线上教学期间,昆一心理咨询室公众号始终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研发、创新体育活动资源,以打卡方式鼓励学生锻炼。

  增产道小学着力做好一年级适应性教育。新一年级教师们提前做好家长会预案,对新生学习、生活和交往开展线上家长会给予指导,将一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编成小儿歌便于记忆,实现幼小衔接平稳过渡,一场特殊的线上开学典礼让学生感受新学期的仪式感。各学科教师通过网络积极备课,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的整合,合理安排线上教研活动,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打折扣。

  宁园小学着力推动线上教学提质增效,从规范管理、优化模式、协同教研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三固定两落实”抓牢线上教学规范管理,即固定线上教学课表、固定线上教学模式、固定线上教学人员,落实线上校本教研和线上教学巡课督查,最大程度保障了正常教学秩序。为落实“双减”要求,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指导居家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感染、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实现“五育并举”。

  光明小学着力听评共进,交流提升。组织教师开展“线上直播课展示”活动,各个学科推出线上教学展示课,全体教师进入直播课堂观看学习。做课教师撰写精彩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介绍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使用资源,采用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听课教师撰写听课记录,就某一教学环节提出点评意见和建议,并写出自己的思考和启发,保障线上教学质量。

  红星路小学着力于“书法育人”不停歇,在充分开展全学科线上教学的同时,确保线上书法教学的高标准与严要求不打折扣,积极推进“课前教研、课中互动、课后研培”的线上书法教学模式。课前,书法学科组教师集中教研,提前录制书法范写微视频与课件;课中,通过视频、语音、作品展示、点评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分组进行课型模式设计,研究分享不同的直播方式特点与要点技巧。

  张秀芝表示:“线上教学期间,在集团统一要求、示范引领下,各校教师关注学生个体需求,扎实、高效地开展多彩线上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停课不停学,效果不打折’。”

  本报讯(记者郭翰卿)开学线上教学以来,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作用,加强线上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督导检查。

  据了解,四十一中建立了线上教学领导机制,成立了由校党政领导牵头的线上教学管理团队。教务处、德育处、科研督导、信息处各部门共同携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授课效果,为线上教学保驾护航,确保线上教学工作安全、平稳、有序。

  为更好地统筹全局、保障监督,学校组织了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培训,针对新学期、新课标、新教师、新学生,做好课程规划、班主任辅导、新教师教学技能培训。学校从精研细教、反馈辅导、五育融合等不同方面深耕细作。各备课组充分的教研备课,统一学习课程标准、统一进度、统一课件、统一作业、统一检测等。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思路,增强线上教学的互动性,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精准把握学情,精心设计作业,利用QQ群、智学网、畅言智慧课堂布置及反馈作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反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辅导。坚持线上教学五育并举,以丰富多彩的音体美劳云端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教师组织学生们建立运动打卡等规律性居家锻炼反馈体系,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居家生活习惯。

  本报讯(记者邱瑞玲)日前,天津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体操青少年组比赛在霍元甲武术学校落幕。来自滨海新区的6岁小将周莫初在个人自由体操幼儿组比赛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冠,成为滨海新区首个幼儿体操冠军。

  今年6岁的周莫初是滨海新区开发区一小二部一年级新生,在滨海新区代表团参赛队员的名单中,她是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也是新区唯一一名体操项目运动员。在赛场上,她始终带着自信的微笑,伴随着律动的音乐,时而跳跃,时而翻腾,小小的身体蕴含着大大的能量,轻快灵动的身姿成为赛场上最靓丽的风景。

  这个小冠军,又皮又可爱。在场上比拼时,周莫初稚气的脸庞上目光坚毅,然而在场下,一个6岁娃的天真、淘气就“暴露”出来了。为了备战市运会,在最后冲刺阶段,她每天都要训练4个小时,这对于6岁年龄段的小朋友来说很不容易。年纪尚小的周莫初在备战过程中,也有过因为贪玩、辛苦想放弃的时候。在爸爸寓教于乐的鼓励下,周莫初最终克服了困难。

  不久前,周莫初还参加了天津首届少年儿童快乐体操锦标赛,当时她就凭借稳定的发挥获得女子6岁组自由体操项目的第一名。再次夺冠,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和政府为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拿出一系列实招、硬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切实办好津城百姓家门口的幼儿园,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

  十年来,天津市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坚持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从市级层面统筹规划学前教育发展。连续十年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分阶段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坚持不懈推进学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近十年间,天津教育系统上下始终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起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在持续不断地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同时,积极探索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回应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美好期盼。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请小朋友们跟随老师通过视频熟悉我们的新家……”9月1日,泰达第五幼儿园正式开园,进行第一次线上教学。互联网上,老师与小朋友及家长面对面交流,介绍园所情况、教学理念、教室设施等,让家长对这所新建幼儿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据悉,泰达第五幼儿园位于滨海新区太湖西路,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规划建设12个班,基本可以覆盖周边社区对优质学前教育的民生需求。今年建成投入使用后,泰达第五幼儿园共招收近90名幼儿,开设两个小班和一个中班。视频中,家长们看到:泰达第五幼儿园独具特色的教学楼内,设有教学班和功能室,高质量的可爱教具、儿童活动器材将带给孩子们诸多快乐与新奇。通过老师们的介绍,家长们了解到幼儿园前操场铺设的是食品级塑胶板,环保安全。招生工作启动前,幼儿园曾多次进行甲醛治理,环境检测全部达标,让家长们踏实安心。在保育质量方面,泰达第五幼儿园以“区域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老带新组合,全方位助力幼儿全面成长。“开学前,幼儿园老师就对我们开展了家访工作,全面了解了孩子的日常作息、饮食、兴趣爱好等情况,并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指导家长如何做好引导,帮助孩子尽快融入幼儿园新生活,减少或避免出现分离焦虑。”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内外兼修”的泰达第五幼儿园让很多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充满信心。

  如今,像泰达第五幼儿园这样硬件高大上、软件高水平的新建园在天津各区屡见不鲜,不断补齐的学前教育学位,不断提升的学前教育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发现“家门口就有好幼儿园”。十年来,本市持续将学前教育纳入市政府民心工程,通过扩大城区幼儿园增量,推进村办幼儿园建设,规范小区配套园建设使用,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等措施,持续扩大我市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仅2019—2020年,两年新增学位13.4万个。目前,学前教育从学位总量上已经基本满足全市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基本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入园的愿望。2021年,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3.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2.3%,均已达到并超过国家和我市目标,解决了困扰百姓多年的“入园难”问题。

  “在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城乡幼儿园建设,努力让城镇和农村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到在家门口上幼儿园的幸福。”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市在着力扩大城区幼儿园增量的同时,也在广大农村地区新建、重建、改扩建一大批村办园,每一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如今,在河西区“新八大里”的孩子们享受着楼下小区配套幼儿园便利资源的同时,西青区精武镇的孩子们同样在有质量、有经费保障的乡镇中心幼儿园幸福成长,蓟州山区的孩子们也搬进了更加安全坚固、宽敞明亮、焕然一新的幼儿园。

  “幼儿园与小区正门隔着一条小路,环境设施很不错,老师们都挺认真负责,每个月保育费只有一千多元,‘性价比’真的很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们所说的“性价比”很高的幼儿园名叫郁江溪岸幼儿园。这所幼儿园始建于2019年,是一所纳入河西区第十六幼儿园集团管理的普惠性民办示范幼儿园。多年来,为推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河西区教育系统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完善“1+N”发展联盟机制,深化集团化办园和“一对一互助”群体,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师资帮带作用,促进区域内公、民办幼儿园资源共享,在园所环境建设、办学管理等多方面出实招、办实事,切实让百姓感受到办好教育让人民满意的力度与成效。

  “事实上,近年来天津市一直在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但是,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百姓对高品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入园贵’成为另外一个民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曾多次参与我市学前教育相关政策研究的市教科院副研究员翟艳告诉记者,在学前教育发展的近十年中,2019年最具有纪念意义。2019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坚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公益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着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制度短板,堵住监管漏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总体要求。

  同样也是2019年,天津打响为期两年的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攻坚战。市级财政投入10亿元,两年新增学位13.4万个,全市学前教育学位总量达到36.67万个,学位总量可以满足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基本解决了“入园难”。同时,通过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全覆盖,对民办园实施税收、教师培训、租金、用地、一次性补助、分级补助等八项优惠政策,努力解决“入园贵”问题。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527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已成为公办幼儿园的有益补充。

  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是解决“入园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记者从市教委学前处了解到,近年来本市始终坚持规范扶持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办园活力。制定实施普惠性民办园等级评定办法和标准,进一步纳入规范管理,提高办园水平。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两年行动方案中,我市加大扶持力度,专门制定了对民办园的八项优惠政策。“我们建立了普惠性民办园分等级补助机制,按等级分别给予4400—2800元的生均年补助。与原有的每年每学位500元的财政补助相比,这个补助标准至少翻了两番,极大地激发了举办者的积极性。”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八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公办示范园还派出专家团队、骨干教师为普惠性民办园提供专业帮扶和指导。

  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本市新增500余所普惠性民办园,有效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提供更加多样的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从中受益。“保育费不高,办园条件还特别好,最重要的是管理部门对这样的幼儿园有一整套规范的审核程序,这让我们家长都很放心。”采访中,家长们对普惠性民办园的态度不仅是认可与放心,更多的是有信心。

  为了让孩子们一年、两年、三年后都能健康、快乐地开始小学生活,身心和谐发展,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河西区第二十七幼儿园一直从“幼小衔接专题教研”活动入手,以《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思想,聚力身心准备、生活准备、学习准备、社会准备四大关键能力。围绕幼小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等话题,大家分享实际经验和困惑,总结幼小衔接具体实施策略,探索与实践游戏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方式。

  记者在河西区第二十七幼儿园采访时了解到,园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出一整套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保教目标,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激励幼儿发自内心地对事物的专注和兴趣,培养幼儿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帮助孩子们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时间观念……”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园所通过调整大班下学期活动时间,以游戏为抓手,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时间,引导大班幼儿逐渐学会管理,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生活。河西区作为教育部安吉游戏试验区,将自主游戏精神与幼小衔接理念相契合,开启了以“游戏化”去“小学化”的探索之路。合理规划场地,让孩子有地方玩,科学制定作息,让孩子有时间玩。大自然的阳光雨露、花草树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低结构材料,为孩子们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自我保护与服务他人,建立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养成了克服困难的品质,体验了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没有了“小学化”的羁绊,“游戏化”的收获成为孩子们顺利进入小学的条件。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快乐起航,我们区的学前教育一直致力于科学幼小衔接的研究,从理念认同到行动研究,从园所自主到区域统筹,幼儿园与小学一路携手相伴、共谋发展。”河西区教育局负责人表示,河西区制订了《河西区关于深入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每年区教育局都会组织签订“幼小衔接承诺书”,标红线,明底线。细化“家、园、校”共育机制,分别从“园+校”“园+家”“园+园”三个层面深度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园校联合”角度,河西区已建立起“园+校联动网”,签订联动协议,坚持开展小幼联合教研,携手发现儿童学习方式,探索儿童发展规律。同时,全区还形成家园交互模式,幼儿园“三主动”,家长“三参与”,真正让家长成为幼小衔接的同盟军。从“园际帮扶”角度,全区建立公民办幼儿园1+1发展联盟,通过理念与实践的专业指导和引领,共托科学衔接内涵提升。

  多年来,河西区学前教育素有“三马驾车”的美誉——学前科把舵推动,教研室研究引领,督导室督查评估,合力拉动学前教育之车奋勇向前。推动幼小衔接同样秉承了这种“合力”精神,坚持“三位一体”运行机制,做到分工明确,协同施策,合力而不分力,分工而不分心。制定规划的沟通会、部署计划的参与会、过程督查的联合会,这是推进过程中必开的“三会议”;清晰工作重点、明确完成节点、督查工作落实,这是推进过程必做的“三过程”。遵循着“同心、同行、合力、共赢”的工作原则,幼小衔接工作稳扎稳打,有效落实。

  建设适合幼儿成长的硬件设施,配备高素质幼儿园师资队伍,落实科学保教理念,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十年来,天津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在规模扩大和入园率提高上,更体现在坚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上。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天津学前教育在实践与发展中进一步验证出: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下一步,本市将进一步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增强教师创设游戏环境和观察、推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全面实施幼小科学有效衔接专项行动,推动幼儿园和小学组建学习共同体,全面构建衔接机制,坚决纠正超前学习、拔苗助长等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东丽区思政课教师谨记习的谆谆教导,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苦练内功,立足讲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奋力谱写新篇章。

  魏以旺,天津市第一百中学思想政治教师。从教22年来,曾获天津市学科骨干教师、学科领航培训工程学员、课题先进个人称号,被评为东丽区首届“十佳青年”教师、学科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党员、师德先进个人。

  任学校德育主任工作期间,他结合学校“以心育人,健康发展”办学特色,坚持“五育”并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一百中学曾获天津市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德育特色学校、阳光体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师德先进单位、“三八”红旗集体等多项称号。德育案例《心之所向 便是阳光》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校一案”典型案例。

  他多年担任区兼职教研员,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市、区级课题,多篇论文获国家、市、区级奖项。他带领学科组主持创办2021年天津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精品教研活动,多次承担市区级讲座、培训任务,被聘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务课导师。获“全国教师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市第七届“双优课”三等奖,区“希望杯”创优课一等奖、区德育精品课一等奖,他的课例《致敬改革开放 见证辉煌成就》入选市教育两委主办的“百年辉煌思政品牌课程”。

  刘娟,天津市第一百中学思政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区级优秀班主任、区兼职教研员,曾获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员、东丽区教育系统“最美女教师”等称号,2021年评选为天津市杰出津门班主任和东丽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

  她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不断砥砺前行。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坚守教育教学一线,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踏实的敬业精神,默默耕耘。她潜心钻研业务,先后参与5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荣获市、区级奖项,在市区级“双优课”、“一师一优课”、班主任技能大赛、高中思政市级精品教研、京津冀中小学班主任案例交流评选等活动中获得佳绩。

  她连续13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教育教学和班集体建设中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为班训,“明志、静处、慎思、勤学”是目标,“以德为先,以心育人”是带班风格。她注重班级思想道德建设,突出价值引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学生自主管理是她的治班特色。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区级优秀班集体,2次获得市级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持以德为先、以心育人的她用爱心、耐心和恒心诠释着百中人的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的责任与担当。

  袁野,天津市四合庄中学思政教师,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16年。他充分发挥思政教师在学生铸魂育人中的优势,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融入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中。曾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获得国家、市、区、校级等多个奖项,多次面向全市、全区思政教师做讲座或公开课。

  他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表现在课堂上,也同样出色地表现在班主任工作中。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早来晚走,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所带班级被评为区级三好班集体,他本人被授予“东丽区骨干班主任”荣誉称号。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他重视活动育人,积极鼓励并带领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在校园文化节红歌合唱比赛中,每年都位居第一名。

  在教育系统援派西部支教的任务中,他积极申请参加援甘支教。援甘期间,学生的思政课成绩上升明显。他还承担了对实习顶岗大学生的示范培训任务,多次公开课获得好评,荣获“天水市甘谷县优秀支教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

  袁野始终不忘思政课程铸魂育人的作用,始终把培育接班人放在首位,并坚定不移地前行。

  程焕,党员,一级教师,东丽区民族中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天津市首批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学员,区级学科兼职教研员,校政史地学科教研组长。她始终把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并在注重专业成长的基础上做到多元发展。

  在东丽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她制作的课件、微课多次获国家、市、区级奖项,并在多次市级主题演讲大赛中获得奖项。曾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东丽区最美教师、优秀德育教师、东丽好人等。

  教学中,她积极融入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参与教育部部编教材的宣传与解读。做多节国家、市、区级展示课,在国家及市级平台上做展示交流。多次获得全国、市、区级教学奖项,曾获市“双优课”一等奖和部级优课,还获得天津市思政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并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比赛。在中英教育技术助力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论坛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资源应用展示交流会以及第三届“京津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论坛”上,代表天津市思政教师做说课展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是她所带班级的座右铭。她致力于打造有爱、凝聚力强的班级,所带班级曾获区级三好班集体荣誉称号。

  崔新颖,天津市程林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天津市学科骨干教师、中小学“学科领航教师培养工程”学员,东丽区级学科带头人、兼职教研员。先后获区级优秀德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2021年7月,经区教育局选拔推荐,被市教委推荐到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工作一体化研究中心、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中心,进行为期半年的天津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实岗锻炼。

  作为思政教师,她把握时政热点,分不同主题做好学生的思政宣讲工作,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丰厚学识、仁爱之心教育感染学生,做好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

  她主持和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并结题。做市级研究课、主题发言3次,区级研究课、主题发言20余次。获天津市中小学第十届“双优课”一等奖。1节课例获部级优课、2节课例获市级优课、1节课例被教育部“统编教材深度宣传解读”项目评为优质课一等奖、3节课例被收录于中国教师研修网和中国教研网。20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从一位新教师的“邯郸学步”,到现在的成熟发展,她始终坚信的就是“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李文安,党员,天津市东丽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学科核心团队成员和兼职教研员。从教18年,她始终以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踏实勤恳的敬业精神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她勤奋创新,为人师表。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篇被《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录用发表。主持并参与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曾在人教版数字教材教学应用研究活动中做优课展示,在市级精品教研活动中做展示课,参与教育部统编教材宣讲与解读,获得全国说课大赛特等奖、部级优课、市“双优课”三等奖,全国名师工作室成果评审一等奖,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

  她积极探索,潜心教学。深入研究和学习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应用新的软件,应对线上线下教学的转换。制作电子教材,将知识点、知识体系融入教学,使学生在线上便能清晰掌握知识点。利用腾讯会议进行网上授课,鼓励学生讲题;教学中,引入小组竞争机制,让学习充满活力。

  她始终坚持做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教师。作为班主任,她每天早晨会给学生播放《新闻联播》,将时政热点、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厚植爱国情怀于学生心中,为党育好人,为国育英才。

  张艳,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天津钢管公司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学校道德与法治组教研组长。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坚定的职业信念,开拓创新意识强。曾被评为东丽区优秀德育工作者、东丽区优秀班主任、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

  她始终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上好每一节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打造精品思政课,让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与使命。多次做市、区级展示课,所撰论文收录在知乎网。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曾多次获部、市、区级优课,东丽区“双优课”二等奖。积极参与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宣讲与解读。在对口帮扶活动中,为甘肃省临潭中学、新疆建设兵团十三师第三中学推送思政课程,三校联盟共享一课得到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13年的班主任工作,她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将大思政理念贯穿在班主任工作中,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区级优秀班集体,本人曾获区级优秀班主任、区级优秀大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

  “育人先育己,育己先立德”。她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职责。

  张连松,东丽区滨瑕小学思政教师,深耕于教学一线余年。他本着“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注入鲜明底色”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潜心研究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堂及教学方式,将日益丰富的德育元素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021年暑期,河南郑州爆发特大水灾。张连松关注灾情,多方协调,组织学生开展了“童心筑梦系灾区,网络义卖助河南”活动,筹得善款10461元,得到市、区两级红十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受到表彰,市红十字会公众号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他不但将思政课堂生活化,更培养了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情怀。

  他深知作为思政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潜心研究,将自己的教学打造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喜爱。他曾被评为东丽区教育系统优秀德育教师,多次在市、区各级平台做展示课、研讨课,2016年课例获得市级优秀课,2018年课例被教育部“部编教材深度宣传解读”项目评选为优质课一等奖并录用,2021年获得天津市第十届“双优课”一等奖和指导教师奖。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他积极参与区级学科教学资源的制作,所带班级也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区级“红领巾奖章”二星章集体。

  杨加钰,党员,东丽区徐庄小学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她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和社会的好评。她专注教学研究,被聘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

  教学中,她坚信只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让“拔节孕穗期”的少年儿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怎样让思政课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成为她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她刻苦钻研,关注细节,努力研究和设计每一节课,无论白天与夜晚,只要有时间,她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精心策划,让自己的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教学中学到知识,学到道理。她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2021年被天津市教委选拔推荐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网络教育培训项目。课例《端午节》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部优课,课例《从“白色污染”说起》荣获市级“双优课”三等奖。她多次做区级研究展示课。撰写的多篇论文分获国家、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在与对口校甘肃省临潭三岔乡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老师们进行校际教研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兄弟校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教育支持。

  韩艳,东丽区流芳小学专职思政教师,曾被评为东丽区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她认真践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坚持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钻研教学、学习新课标、研究学生的思想特点,始终以“做一个创新教育教学的奔跑者,为国育才的追梦人”为工作目标。

  班主任工作中,她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了课内、课外。利用流芳小学公众号中的“思政学苑”专栏,每周分享爱国故事、励志故事、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区级兼职教研员,她有着年轻教师的创新、阳光、自信,也有着骨干教师的努力、踏实、肯干。她积极参与区教研员组织的活动;参与的市级精品教研活动,被认定为良好教研成果。曾多次参与市、区级课题研究,多次做区级研究课、观摩课,参与了东丽区创新作业的研制活动。“停课不停学”期间,积极参与区级学科资源的制作,指导的《传统游戏我会玩》获得天津市中小学优秀案例,主讲的《学会沟通交流》一课由教育部双师资源录用。

  雨露滋润于潜移默化,言传身教而育人不辍。行走于新时代,她不断激励自己,要勇担历史使命,努力去做一名乐为、敢为、有为的创新型思政教师。

  音乐是什么?音乐是可以支撑黑暗的力量,是可以慰藉灵魂的良方。它可以让生命有更长远的发散,甚至让生命的留白也变得不那么苍凉。

  七中合唱团又是什么?于天津市第七中学的老师和学生们而言,那是他们生命的画笔。在这里,那是一曲婉转赋予而来的青春勇气;在这里,那是用不同的音符诉说出的心底秘密;在这里,那是只动一个音符,就能翻天覆地的创意;在这里,那是一届届七中学子心底的“地基”,是可以陪伴一生的回忆;在这里,那更是一群“不疯魔,不成活”的老师们的天地。

  近日,第七中学合唱团荣获2022年天津市十佳学生集体荣誉称号,学校不仅从16个参评集体中脱颖而出,更是成为本市首个获评此殊荣的学生社团。

  从1983年到2022年,39岁的七中合唱团用独有的历史底蕴陪伴着一届又一届的七中学子们。39年间,他们从未缺席过一场比赛,作为河东区唯一一所参加了历届天津市学生合唱比赛的学校,七中合唱团似乎也将七中历届学子的青春记忆装点在这歌声中。他们不仅是在打磨每一个“声部”,一起雕琢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温润,更是和学生们一起,在歌声中成长,在歌声中见证。

  39年,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七中合唱团的硬实力不断提升,专用音乐教室、精美演出服装、各类钢琴、多种电子教学设备,七中合唱团拥有完备的硬件设施。在软实力上,学校不断在合唱领域深耕,始终在思索、实践、改进、再提升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们的音乐修养,让他们受益终生;始终紧跟时代,不断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帮助学生用一个个音乐的创新来成就那小小的梦想。学校积极钻研先进的合唱理论,勇于探索更多的表现形式。截至目前,七中合唱团共使用闽南语、英语、拉丁语、菲律宾语等多种不同的语言来演唱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学生们一起演绎多达9个声部的高难度合唱曲目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七中的每一个学生参与合唱团、聆听合唱团,无形之中重塑了音乐素养。他们不会是庸俗的孩子,因为学校用歌声不断唱醒着每一位七中学子对美的基本感受,对审美的基本能力;大家也在合唱团的带领下,一起感悟音乐的意义。有时,那是比阅读文字还更有感染力的。学校教会学生唱歌,更教会他们听歌,让他们感受那直击内心的感动。因此,七中合唱团的每一次演唱都是属于每一位演唱成员自己的,他们把自己的歌声唱活了。

  七中合唱团曾多次应邀参加天津市大型演出活动。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建党八十周年、庆祝教师节等各级各类展演中均表现出色。在音乐厅参加“沽上夏荷”合唱音乐会,参加“童心向党 致敬百年”“天津广播电台红色津典”等市级演出活动,更是唱出了七中的风采。学校合唱团还曾经受悉尼教育局的邀请,参加澳大利亚国家音乐节的专场演出,演出结束后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全国中学生合唱比赛二等奖1次、天津市合唱比赛一等奖18次……在七中合唱团的荣誉簿上,记录着他们一个又一个闪耀勋章。

  在一次市文艺展演一等奖的点评中,一位评委动情地说道:“你们的歌唱让我感动,你们的刘春蕾老师更让我感动。你们这支队伍我至少看了十年。在市级、区级、校级的各大舞台上,我看到了一位优秀音乐教师的激情岁月。”是的,在七中,有一群“不疯魔不成活”的音乐教师,他们一直在舞台上认真地守护着每一个合唱团的学生。从总指挥刘春蕾老师到排练总负责范丽红老师,从合唱团的团长、副团长到女高、女中、男高、男低四大声的部长,师生们各司其职,不断打磨着新的合唱作品。

  在日常教学中,他们的“疯魔”是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执著着——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群体提高与个体特长发挥相结合、坚持日常教学与各类活动相结合。合唱团的老师们深耕音乐教学,发现更多的教学可能性。曾获市一等奖的《丹顶鹤的故事》,学生们唱得热泪盈眶,懂得生命的珍贵;曾获市文艺展演第一名的曲目《彩虹》,他们唱得唯美动听,充盈着岁月的静好。打卡校园内几十个地方,总指挥刘春蕾发动家属一起上阵,带着七中的学生们一起录制的歌曲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更是获赞71.2万次。正如此,七中的合唱团老师们一方面把每一堂常规课都上精、上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营造昂扬、向上的艺术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合唱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艺术表现以及艺术创新的能力。

  在日常训练中,七中合唱团这群“疯魔”的教师都有自己制定的科学训练方案,每周一下午第二节课及大课间、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及大课间、暑假开学前、寒假放假前还有一些课间时间,七中合唱团的教室里,总是会看到老师们一些特别的训练模式。或是欣赏中外名著,或是进行发声练习,或是惊艳的呈现合唱作品,老师们好似穿着停不下来的“红舞鞋”,不知疲倦地带着学生们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

  在个人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中,七中合唱团更是拥有最为硬核的实力团队。合唱团音乐教师均为中学高级教师,均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均曾担任河东区音乐学科兼职教研员。他们曾多次荣获国家、市级优秀辅导奖,均多次获评河东区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其中合唱团总指挥刘春蕾更是成绩卓越:曾荣获天津市首届教职工声乐大赛一等奖、天津市第二届教职工声乐大赛一等奖、天津市文艺调演声乐大赛银奖、天津市教师展演声乐比赛二等奖、“钻石佳人杯”二等奖、“信合杯”三等奖、“芦阳杯”一等奖、第九届青歌赛天津“优秀歌手奖”、天津市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4次荣获河东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天津市“双优课”评选二等奖;曾被评为河东区“十佳青年教师”,2013年被天津市总工会评为“天津市职工艺术家”,2017年被评为河东区学科名师,2019年被评为河东区音乐学科骨干教师等。

  音乐本身就是教育,而七中合唱团的老师们正在用“不疯魔不成活”般的教育执着,深耕专业几十载的实力,不断升华蕴藏在音乐中的教育力量。

  七中合唱团薪火相传,学生们从对声乐演唱技巧的懵懂,到后来在舞台上淋漓尽致的表演,他们写在脸上的自信和早已融入骨子的艺术修养不断积蓄着成长的力量。通过参加学校的合唱团,有的学生还通过了声乐艺术特长生认定,被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录取。如今,七中合唱团的学生多数都活跃在国内外各个大学的艺术舞台上,并担任艺术骨干。

  在七中合唱团的带领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唱”音乐,更学会了“看”音乐。七中的老师们教会大家在声调的抑扬顿挫中去表现情感,在《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这样唯美的舞台音乐剧中体悟生命的精彩。合唱团就像一块能无限发散的“魔石”,带领学生从音乐的入口领悟更多人生的真谛。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文化底蕴,七中的歌曲才真正唱进了学生心中,融入他们的一生,那是昂扬向上的底色,那是顽强不屈的拼搏,那是严谨认真的探索,那是优雅从容的沉稳,那更是师恩难忘的感谢。少年时光,他们一起领略柴可夫斯基的伟岸,听懂他的音乐是如何点亮风雪之中彷徨人们的心灯;他们一起聆听斯美塔那,穿越到那奔流不息的沃尔塔瓦河,共情于一整个民族的悲欢离合;他们一起感动于贝多芬,学生们瞬间幻化成了强悍勇猛的角斗士,去勇敢战胜遇到的一切困难。这些音乐中的精神在七中合唱团不断内化成学生心中的优秀品质。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品质,能让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归来后仍是风度翩翩少年。

  每逢节日,学生的祝福就会从四面八方传来,这是七中合唱团老师们最幸福的时刻。每年快放寒暑假的时候也会有人打电话或发微信:老师,您在学校吗?我们想去看看老师。交谈中,总会听到学生报喜说:“老师,我通过了大学合唱团的面试!”“老师,能借我一套指挥服吗?我在大学合唱社当指挥了!”“老师,我竞选了学生会主席,合唱增强了我的自信心!”“老师,我们在聚会的时候还谈起过您,同学们都很想您,您教我们的合唱在新的学校还都用上了呢!”“老师,我在工作岗位上,也发挥了歌唱的天赋,特有自信!”此外,每当喜闻学校合唱团又荣获嘉奖和肯定时,毕业生们就会纷纷在合唱群里贺今朝、忆当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咱们的合唱团训练我们从不缺席,还记得那年下大雨,水都淹到大腿了,可咱们大家依然一个不落地去排练,真是太怀念啦!”学生们提起当年,依然激动不已。

  又是一年柳絮飞扬,又是一年百花飘香。在教育这片百花园里,天津七中合唱团师生们一起努力追求着心中的梦想,一起细细品味着成长的幸福。合唱像一股清泉,陶冶着学生的情操。七中合唱团的学生们正乘着歌声的翅膀,在天空中展翅翱翔;老师们也在这片热土,以音乐为“钥”,延展出更多教育的可能。

  为积极贯彻国家及我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相关文件精神,深化落实河西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河西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方案》《河西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方案》《河西区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河西区教育局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持续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美育素养、劳动能力、卫生习惯等综合素质提升。特别是近年来,按照市教委《关于印发天津市中小学生寒暑假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教育作业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充分利用寒暑假等假期时间,有效延展学校“双减”教育成效,精心设计部署假期体美劳综合实践作业,使学生假期中体育锻炼不停、美育实践不断、劳动热情不减、卫生习惯不变,在运动、乐动、劳动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同时,区教育局通过河西教育微信公众号先后开设“动感假日强国行——暑期综合素质实践观览”“动感假日 乐享精彩——暑期综合实践观览”专栏,交流展示各中小学假期实践作业的优秀成果,共同分享河西学子“快乐、健康、充实、有益”的假期生活,与孩子们一道体会成长的快乐。

  区教育局体美劳教育科按照《天津市中小学生寒暑假体育作业方案》要求和指导建议,面向区内各中小学校工作实际,精心设计部署体育作业,确保学生在假期中“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上、下午各做一次广播操、眼睛保健操和校操,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精选体育锻炼项目,有针对性地选择涉及力量、速度、柔韧、耐力等素质项目练习。同时,倡导家校共“健”形成合力,通过召开线上家长会,宣讲假期体育锻炼不间断,持续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意义,讲透、讲实、讲深、讲活,与家长达成共识,积极融入亲子和谐互动中,全动,形成家校共“健”的良好态势。各学校加强作业落实的闭环管理,对于学生的假期锻炼有指导、有反馈,做到学生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相互联系、相互回应,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促进假期作业的高质量落实到位。同时,各学校根据时间进程,阶段性总结表彰体育锻炼“进步之星”“锻炼达人”“最强班级”“共‘健’之家”等先进个人和集体,形成河西学子自觉锻炼、超越自我、比学赶帮、亲子携手的良好氛围。纯真小学开展“全民健身 亲子共健”体育锻炼“每周之星”展示活动,落实暑期体育作业,倡导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健身运动。学生主动教授家长体育技能,小手拉大手,一起动起来。坚持每日在线打卡锻炼,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增进体能。枫林路中学在暑期体育实践作业的基础上,开展运动项目专项邀请赛,邀请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竞赛中来,广泛宣传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限定比赛时间内规定项目打卡的方式开展全校女生仰卧起坐、男生俯卧撑比赛。作为新学期校内复赛、决赛的数据支撑,将假期锻炼与校园活动融合连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家庭体育锻炼效果;家长的监督或参与助力,营造了更加浓厚的家庭锻炼氛围,取得了亲子锻炼、共享健康的良好效果。

  在暑期美育作业的实践中,各学校围绕“喜迎二十大 艺美新时代”的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红歌天天唱”“巧手绘家乡”“寻找英雄”等载体,延伸学校美育成果,提升学生艺术素养,浸润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民族情感。以“每周(日)一歌”推动的方式深挖歌曲背后的人物、历史和故事、精神,了解经典、品味精品,使教育向纵深发展;以歌启美,以歌扬志,让学生在演唱红歌过程中“身入”“心入”“情入”。在暑期美术作业通过绘画、摄影、短视频、手工艺等方式进行创意表达,通过美术实践活动,增强文化理解和文化自信。各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以“每日一展”“每周之星”等为话题开设专栏,对优秀学生暑期音乐、美术作业进行展示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持续巩固提升。暑期“海河音乐台视频展播”活动中,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艺术特长,或在家中练习,或走出家门来到海河两岸、走进历史景点,或与家长一起,或与老师同学一道,体验沽水流霞,传承津沽文化,延展在校内精彩课堂、多元课后服务中收获的丰硕成果,用音乐诠释高雅艺术之美,为天津这座最早拥有学堂乐队的城市奏响沽上之音,乐动西岸之声。同望小学师生沐浴在富强祖国、美丽家乡的灿烂阳光下,依傍母亲河奏响时代旋律《在灿烂阳光下》;上海道小学学生张艺露走进天津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唱(奏)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天津乡贤那首久唱不衰的《送别》;德贤小学“我是红色艺术家”、纯皓小学“一周一特长、一周一红歌”等都为学生假期美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平台。在体验、感知、实践中锻炼成长,河西学子带着美育实践的脚步、育美于心的成长、优秀文化的传承在假期中向美而行。

  为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立足家庭岗位,立足家庭日常生活劳动,指导全体学生安排好假期劳动作业,根据不同学段特点和学生实际建立家庭劳动岗位和志愿服务岗位(确保疫情防控及人身安全前提下),合理安排每日劳动内容,保证学生劳动时间小学低年级每周不少于 2 个小时,其他年级每周不低于3 个小时。丰富作业形式,采取学生易于操作、乐于参与的作业方式,如“假日超‘选’汇—劳动实践菜单”推送、“今日我当家—家务劳动小能手竞秀”、“晒晒我的拿手菜—厨艺分享”、“我的劳动故事—亲子共享”等,发挥班主任老师、劳动教育教师、家长等优势资源,带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劳动技能,品味劳动快乐,体会劳动光荣。并通过新学期开学后班级、年级、校级分享会,成果汇报,劳动小达人评选等形式加强暑期作业的评价,有效衔接新学期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以学校品牌活动“兜乐学院”为依托,假期中,“兜乐劳动小达人”们融入家庭劳动中,做爸爸妈妈的好帮手,制作劳动月卡,分享劳动小视频和艺术作品,用亲身劳动实践“兜住”快乐与收获。第二新华中学利用学校楼顶绿地资源,开辟开心农场,开设校园农耕节,让城市学生零距离体验农民生活。假期中,学生们遵循防疫要求,在负责老师的带领下,轮流到校做劳动作业,让农耕实践不间断。

  假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极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暑期生活,以体美劳作业落实的方式也使学生在劳逸结合的同时持续成长不间断,得到了各学校和家长的大力支持,深受学生们喜爱。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孩子们将回归校园,开启成长路上又一段里程的奔跑。下一步,河西区教育局将继续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加强学校体美劳教育工作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以“学校体育质量综合提升”“学校美育精品项目群建设”“劳动教育新生态体系创建”“卫生健康护航”四大工程为载体,全面推动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评价完善及组织保障等工作,坚持融合“五育并举”理念,形成年龄特点突出、课程目标明确、中小幼衔接一体的体美劳教育新格局,为全区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塑造健康体魄,文明审美观念,丰富劳动实践,共筑多彩未来。

  从9月1日秋季新学期开始,劳动课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

  学校开设劳动课程面临哪些难题?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日前发起了一项针对“劳动教育”的调查,3000余名教师参与。其中,84%的教师认为劳动教育非常重要。

  通过调查发现,关于学校开设劳动课程面临的难题,排名靠前的两个选项分别是“缺乏劳动课专职教师”和“学校实践场地有限”。那么,劳动课程是否需要专职教师?如何利用有限的场地上好劳动课程?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劳动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科类课程需要知识教学,劳动课主要是以开展活动的形式进行。他认为,只要是热爱劳动、拥有一定劳动技能的人,都可以担任劳动课教师,学校可以从现有教师群体中选择合适的教师来任教,或者聘请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人兼任劳动课教师。

  全国模范教师、江苏昆山葛江中学教师于洁表示,每一名教师甚至家长都可以是很好的劳动课教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拿手的绝活,小到钉纽扣、做包子,大到炒菜做饭、开荒种植。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是劳动的场所。只要课程设置接地气、可操作性强,自然而然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常远慧介绍,该校劳动教育教师均为兼职身份,比如请园林维护工作人员开设树木剪枝课程,请食堂面点师傅开设甜品制作课程,请行政后勤维修人员开设日常家居维修课程等。常远慧建议,学校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挖掘区域资源,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场所提供有力支撑。

  浙江省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田冰冰表示,除了专用教室,校园内的草地、垃圾处置中心、厨房、智慧农场等,处处都可以是开展劳动实践课的场所。

  调查中,69%的教师表示,学校的劳动课程没有专门的教材。劳动课程是否需要材?田冰冰建议,学校可以依托国家课程教材,开展校本教材的研发。在课程实施中把教材由厚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