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体育综合APP下载随着上海施行“最严垃圾分类令”,“你是什么垃圾?”成了上海市民每天都要面临的“灵魂拷问”,网上段子层出不穷。其实,不光上海,包括北京、天津、武汉、杭州等在内的其它45个重点城市也正在加快垃圾分类各项环节的建设。今年6月,住建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知明确表示,“今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也就是说,不止是上海,各大城市接下来都将实行垃圾强制分类,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内都要启动垃圾分类工作。
日前,强国论坛小编在北京街头进行采访时发现,“垃圾应该分类”的观念已经得到北京市民的普遍认同,但同时也有人表示,垃圾分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普及相应的知识,期待综合性、全局性的统筹安排。
针对受访市民提及率较高的几个焦点性问题,强国论坛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垃圾分类工作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点击查看访谈全文
据北京市城管委主任孙新军介绍,《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不光对单位,也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且罚款不低于上海。“到时候,不分类就是违法。”
但是,北京的垃圾分类标准与上海并不完全一致,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和有害垃圾。而上海的分类标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于是有市民担心,标准不同会不会容易弄混?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对此解释道,叫法虽略有差异,但实质基本一致。上海的“干垃圾”和“湿垃圾”,到了北京,就变成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比较容易区分的,大家不必纠结。建议大家不要因为网上调侃的那些极端个案,就否定自己在垃圾分类上的努力。
具体来讲,北京的四类垃圾可以这样来分。可回收物是循环利用的,如报纸、纸箱、饮料瓶、易拉罐等,可由再生资源企业回收利用,俗称“收破烂儿”;厨余垃圾是厨房产生的,像菜叶果皮、剩饭剩菜等;其他垃圾是保鲜膜、塑料袋、纸巾等,可送到焚烧厂发电或者是填埋;有害垃圾是对身体和环境有害的,如废荧光灯管、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可充电电池等,需用特殊方法安全处理。
采访中,一些市民直言,“混装混运”打击了自己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好不容易分好类,可是垃圾车是混在一起拉走的,完全白干了!”
刘建国表示,“混装混运”确实是垃圾运收工作的一个尴尬现象,实则也是在面对居民垃圾分类不到位时的无奈之举。
过去,很多分类垃圾桶里,干湿垃圾混杂,无法达到分类运输的质量标准,导致收运企业很难做到真正的干湿分离收运,所以只好索性一车装走,运到垃圾处理站后,再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拣分类。因此,解决“混装混运”问题与实行垃圾分类是互相作用的。在具体前端垃圾分类环节,自下而上推进;在垃圾装运和处置环节,自上而下衔接,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赖。
接下来,各地在制定相关条例时,都会针对杜绝“混装混运”进行明确规定。比如,上海在“投放、驳运、收集、运输、处理”5个环节之间建立了双向监督系统。根据该系统,物业对居民垃圾分类有监督指导责任;物业短驳中混装混运,市民群众也可以进行监督;如小区垃圾分类没有分好,环卫车司机可督促物业整改,必要时可“不分类不收运”;进行末端处置的焚烧厂、湿垃圾处理厂则要对环卫车运过来的垃圾质量检查。为了方便居民监督,上海在干垃圾、湿垃圾运输车辆上进行了标志喷涂。市民如发现“混装混运”现象可以直接举报。
有市民提问说,垃圾分类是不是可以替代垃圾焚烧?垃圾都已经分类了,为什么还要焚烧?
刘建国说,结合国内外垃圾管理经验,垃圾分类与垃圾焚烧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生活垃圾合理化处置过程的两个环节。分类首先提炼出了垃圾的资源价值;焚烧发电进而提炼出了垃圾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二者互补,齐头并进。
在欧洲,那些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国家,恰恰也是焚烧处理率比较高的国家。像奥地利、瑞士、德国、丹麦、瑞典、法国、荷兰等,无一例外。这说明,焚烧不但没有阻碍分类,反而还促进了分类。起源于欧洲的垃圾焚烧技术,在我们的邻国日本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日本的垃圾分类规矩多如牛毛,对居民近乎苛刻,是垃圾分类做得非常到位的国家,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垃圾焚烧率最高的国家。
通过这次市民街访和专家释疑,小编想说,过去这些年,我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一直比较“佛系”,现在来了一波强制的,“一时间接受无能”、“突然感觉智商不够用”,这很正常。
垃圾分类,就像当初“特定区域禁放烟花爆竹”、“禁止公共场所吸烟”一样,虽难必禁,虽难必行,势在必行,任重道远。垃圾分类是一定要做的,不可一味等待,也不能操之过急。
当垃圾分类不断换来“环境好了”,当物超所值的获得感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动,便会更加主动地对表垃圾分类令。让我们生活方式变化的小步子,跟上建设绿色中国的大步子,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