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官方网站在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的当下,国内各地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当前,垃圾分类已不是“选择题”,而逐步成为各地绿色发展的“必答题”。近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走进延安洛川交口河镇洛川县农村垃圾分类最早试点乡镇,了解当地就“垃圾分类”这道美丽乡村“必答题”的先进举措。
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前,交口河镇和大多数旧有农村一样,路边的沟壑坑洼是“垃圾的归宿”,因此有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说法。自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交口河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户分类、村收集、公司转运、镇处理(垃圾分拣)”的“四位一体”垃圾治理模式。2019年,交口河镇投资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资源优化利用处理站(以下简称“垃圾处理站”),辐射带动周边9个村27个村民小组1950户垃圾分类集中处理。
为简化垃圾分类收集种类,交口河镇将垃圾分成干垃圾和湿垃圾两大类,便于村民理解和实施。每天早上,农户将垃圾按干、湿垃圾进行投放,村级卫生院逐户收集至村级垃圾点,再由保洁公司转运到垃圾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被分为干湿两类的垃圾被送至垃圾处理站后还将进行二次分类并处理。据垃圾处理站负责人王明生介绍,金属、纸箱等可回收垃圾分拣后可作为废品回收,至于树叶、厨余垃圾等可腐蚀垃圾通过粉碎、压榨、除臭、发酵24小时候制成有机肥,而包括旧衣服、塑料制品等在内的不可腐蚀垃圾则通过低温磁化炉被分解为陶瓷灰“变废为宝”。王明生表示,进站垃圾将实现“末端化”“无害化”和“资源再利用化”。
此外,洛川县还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引进了金亿莱反光膜和山东琦泉生物质热电公司等深加工企业,对苹果反光膜、果树枝条回收再利用,用来发电、制成有机肥等。
解决了垃圾处理出路,反观“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如何建立机制来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专项治理,也是交口河镇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环节。
据交口河镇党委书记刘建峰介绍,该镇各村立足村情,分别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卫生公约》等,建立起长效保洁机制。此外,该镇各村还实行了以卫生镇长、包村领导、村干部、中心户长、户主为包抓主体的“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分级管理强化主体责任,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专人监管,建立起村环境卫生日常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延安洛川交口河镇垃圾处理站经理吴荣军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王耀栋
建立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经费及人员保障同样需要重视。基于此,交口河镇实行“村组承担、财政奖励、群众缴费、社会参与”的筹集办法。至于人员保障,吴荣军最有发言权,他由最初进入垃圾处理站务工的“贫困户”已升至管理层,成为该垃圾处理站的“二把手”,他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我们站共配有垃圾车4辆,大垃圾桶24个,小垃圾桶20个,保洁员15名,每天可运输垃圾20吨,完全可以满足附近村落和驻村企业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随着垃圾处理出路得到解决,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交口河镇的垃圾分类工作更加科学、有条理。然而,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鼓励引导村民改变以往乱扔、乱放、乱堆垃圾的习惯成为交口河镇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需要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交口河镇来往村村民任延锋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吃完晚饭,他们就会习惯性地走到院门口,逐一掀开三个分别印有“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字样的垃圾桶,检查垃圾有没有分错类。
在交口河镇来往村“垃圾兑换银行”里摆放着洗衣液、卫生纸、洗洁精和果树剪刀等物品,村民可以用可回收垃圾前来兑换礼品。“初级分类出的可回收垃圾,可以在垃圾兑换银行里兑换积分,今天我用50分兑了一瓶洗衣液。” 任延锋笑着说。
“垃圾兑换银行”巧解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问题,逐步改变他们以往旧有习惯,助力形成全民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
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分布较为分散,垃圾分类是解决转运处理成本高的必经之路。洛川县交口河镇开展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外运垃圾处理量,以“绣花针功夫”探索出一条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长效治理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