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金丝猴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物种,它的生存依赖健康的高山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其活动范围之大、生活海拔之高在全球所有灵长类动物中都首屈一指保护滇金丝猴是对其所在地原始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惠及与之共栖于原始森林中的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
作为滇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区之一,老君山的核心区域——金丝厂和大坪子约30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分布有2个滇金丝猴种群,总个体数量约350只,占滇金丝猴全部种群数量的十分之一,被科学家认为是滇金丝猴三大基因库中最濒危的一个,保护价值和保护紧迫性尤其突出。
老君山滇金丝猴保护工作始于2001年,在云南和丽江各级政府部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政府和民间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启动了对老君山滇金丝猴的科学调查,并于2004年首次摸清老君山金丝厂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在150-180只左右。
为了保护老君山滇金丝猴及栖息地,在其后的20年里,各方合力推动了老君山社区参与保护工作,与滇金丝猴栖息地紧密相连的石头乡利苴村、桃花村、黎明乡黎光村等社区的居民先后参与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尤其是有着350户居民、约1500人口的利苴村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截至目前,老君山社区参与滇金丝猴保护以利苴村区域的居民为主。
丽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成立于2018年,作为社会和社区公益力量长期致力于持续开展老君山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以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实现区域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平衡。重点工作领域包括:保护管理、科学监测、社区参与、滇金丝猴友好社区发展、自然教育等。
2021年1月,三江并流世界遗产丽江老君山管理局与丽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简称“老君山保护中心”)签订《云南省丽江市“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授权协议》,授权老君山保护中心建立和发展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在科学顾问TNC的支持下,老君山保护地围绕科学保护、滇金丝猴友好社区示范建设、公众参与滇金丝猴保护(自然教育)以及公益保护地核心团队能力建设4个重点方向开展具体工作。
春节前,保护地团队对利苴村13个村民小组开展以反盗猎宣传为主的社区走访活动,总计走访了65户村民,发放布置反盗猎宣传横幅13处,分发一定数量的反盗猎宣传手册。
保护地团队通过参与式讨论对老君山保护工作的愿景、保护对象及其生存力、关键威胁因子等达成共识,并更新了老君山CAP(保护行动计划)表格,形成了未来3年的行动计划与监测评估计划。
保护地团队同利苴村委一同策划并开展了妇女节主题文化活动,借此公共活动为当地女性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进一步提升社区凝聚力。
由蚂蚁森林邀请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然保护地评估专家抵达自然中心对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上线以来的保护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并参与了老君山野外监测站的挂牌仪式。
监测队在春季猴群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群约50只的全由亚成体组成的小群,由此推断金丝厂猴群可能发生了分群现象。
6月2日,由“稀物集”品牌支持、老君山保护中心与利苴小学合办的“六一”儿童节趣味运动会在利苴小学举办,全校58名学前至三年级的学生参与。
保护地团队开始进行利苴村各小组的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及保护意识入户访谈,完成225户调查,占既定目标的70%,并在入户访谈中向社区村民开展了反盗猎、保护环境宣传。
与上海商业生态合作的“友善的光”自然写作成长营在老君山自然中心举办,来自不同城市的学生和当地利苴村的孩子一同阅读、写作、探访老君山的村庄和山林。
中心团队与利苴村委书记、小桥头村达成一致,确定以利苴村小桥头小组将作为利苴村实施垃圾共管的第一个示范小组,举行小桥头社区垃圾管理村民会议,以参与式讨论方式就垃圾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达成一致。
由老君山保护地团队参与、新国货护肤品牌稀物集和新华网联合推出《与珍稀“猴会有栖”》滇金丝猴保护主题公益短片上线,号召公众关注濒危物种滇金丝猴,致敬一代代保护工作者,希望守护的精神,薪火相传。
老君山监测队在2023年滇金丝猴巡护员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团体第四的优异成绩,队员杨学忠获得了“地图达人”个人奖项。
经丽江市政府批准,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丽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联合丽江市和玉龙县林业和草原局、丽江市和玉龙县公安局、石头乡人民政府、丽江老君山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在石头乡开展为期两天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巡查巡护和护林防火宣传活动。
保护行动规划(Conservation Action Planning, CAP)是由TNC根据合作伙伴和自身的大量项目实例经验开发而成,并经过了众多一线保护工作者的实践检验,是专门适用于自然生态保护领域的适应性管理工具,从项目地到保护区乃至更大的景观尺度,可以广泛适用于制定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保护规划,被全球60多个国家、地区和机构应用于1000多个生态保护项目。
2023年2月,老君山保护地团队邀请TNC科学团队专家提供培训和指导,基于老君山保护地22年积累的本底数据分析结果,保护地团队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参与式讨论对老君山保护工作的愿景、保护对象及其生存力、关键威胁因子等达成共识,最终确定老君山未来3年的行动计划与监测评估计划,并绘制老君山公益保护地的变革理论(TOC)模型。
基于滇金丝猴种群维持在300+的总体目标,保护地团队制定了以下核心保护策略:
社区协议保护:在老君山滇金丝猴核心栖息地周边社区建立社区协议保护机制,促进当地社区自发、主动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
科学放牧管理:通过科学调查,全面掌握老君山核心栖息地内的放牧现状、发展趋势,制定科学放牧管理方案,采取具体行动;
社区可持续发展:以可持续生计发展、传统文化振兴、公共事务支持、社区自然教育开展为落脚点,持续推动老君山滇金丝猴友好社区建设。
2023年,除了蜂春林、吴学才、杨付云、杨学忠4位全职巡护监测队员之外,还与9名利苴村村民作为临聘队员参与了保护地的巡护监测工作,总计有效出勤870天次,较上年增长8.6%。
全职监测队4人全年巡护总时长达6728小时,巡护总公里数为8945.59公里。
4名监测队员共提交484条记录。其中红外相机的记录共351条,约占所有记录的72.2%;伴生动物的记录49条,约占所有记录的10%;重点植物相关的记录2条。
√ 全年于老君山滇金丝猴核心栖息地金丝厂、大坪子以及潜在栖息地上利苴区域内共计布设了81台红外相机。
√ 金丝厂东部、北部及西部区域的网格于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补全,完成了老君山保护地核心区49平方公里网格的红外相机布设目标;
监测队于3-5月对金丝厂区域滇金丝猴种群开展2次调查,9月前往上利苴区域进行1次调查。
1-4月,监测队完成了野外监测站“大本营”的重建工作,新修建的野外站解决了冬雪压垮帐篷的安全问题,使得野外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全年监测队在利苴村内开展了4次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反盗猎为主题的社区宣传。
2023年的老君山保护地的滇金丝猴群监测由猴群突然在3月出现在离大本营2公里的山谷拉开序幕,之后又分别在4、5月针对金丝厂的猴群进行了跟踪监测计数。在5月的跟踪监测过程中,监测队未能成功找到猴群的大群,仅发现一群全由亚成体组成的约50只的小群,由此推断金丝厂猴群可能发生了分群现象。
巡护监测队同时在年初开展大坪子的猴群监测工作,试图通过红外相机以及痕迹调查等方式确定大坪子猴群的现状,遗憾的是,在11月回收的红外相机中没有拍摄到滇金丝猴的实体照片。但根据3月以及8月村民提供的目击线索,监测队调整调查范围至上利苴与雪门坎附近,并于9月对该区域进行一轮搜索,虽未找到实体但发现了滇金丝猴粪便,以此推断上利苴确实有滇金丝猴活动。
2023年,保护地团队共计处理136台次红外相机数据,并进行了整理汇总。截至2023年10月,老君山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4640天,获得可识别野生动物独立有效探测1680次,拍摄到包括滇金丝猴在内的野生兽类21种,鸟类23种,较上一轮监测增加5种兽类、3种鸟类。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白腹锦鸡求偶画面(左上)、豹猫母子(右上)、林麝(左下)、滇金丝猴。© 保护中心
至2023年4月,中心团队与大理大学合作为期一年的昆虫监测正式结束。沿冲江河流域布设的11个马来氏网全部撤回。合作期内共完整回收了11次昆虫标本,经鉴定共采集到昆虫纲、蛛形纲、多足纲等23个目的昆虫动物标本,后续将由大理大学进行进一步进行相关研究分析。
老君山保护地在沿冲江河流域海拔2000m-4000m范围内,按200m海拔梯度安放了11台气象监测仪,用于监测保护地不同海拔的温度和降水量变化。10月17日至19日,工作人员完成11台气象监测设备的数据导出和电池更换工作,导出的数据将由大理大学的学进行统计整理。
2023年7-8月,中心团队针对村各小组开展了社区自然资源利用情况及保护意识入户访谈,共计工作25天,入户访谈225户居民,占利苴村总居民户数的60%,同时完成了所有纸质问卷数据的录入,数据汇总后团队将进行分析并形成社区自然资源利用报告,为后续科学保护以及社区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保护地团队全年在社区开展了4次宣传走访活动,并进一步探索多方参与联合巡护与宣传机制。
2023年12月,经丽江市政府批准,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丽江市老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联合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丽江市公安局等多家单位与老君山自然保护中心合作,共同开展为期两天的丽江老君山生物多样性资源巡查巡护和护林防火宣传活动。活动中野外巡护组重点巡护大本营周边的滇金丝猴核心栖息地区域,宣传组则向利苴村村民就老君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等内容开展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培训,并发起了保护野生动物“五不三积极”的倡议。同时,活动参与单位在石头乡赶集日发放数千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护林防火宣传材料,号召更多的群众积极关注并参与到老君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当中。
2023年,通过与北京大学合作,公益保护地团队与北京大学派驻科研助理就老君山保护地科学监测和保护的现状和空缺进行了梳理,完成了1份《2023-2025年老君山科学保护空缺分析和行动规划》。同时,根据保护行动规划梳理出来的保护威胁,针对其中的放牧威胁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科学研究行动方案,完成1份《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五年放牧研究方案》。以上两项工作为公益保护地团队今后3-5年的科学保护方面的工作划下了重点和方向。
2023年,公益保护地团队与大理大学东喜马拉雅研究院合作,基于2002-2022年时间段内不同来源的调查、巡护、监测和研究数据,从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及分布、栖息地质量(森林生态系统状态)、同域伴生物种、社会经济发展(人为干扰因素)等维度开展系统分析,完成了1份《老君山保护地20年保护成效评估报告》。
在地社区的共同参与一直是老君山保护地的重要策略之一,2023年老君山保护地团队除了针对保护威胁共同参与探讨一些社区共管的方式方法,引导社区发展生态友好产业之外,也尝试通过公共事务以及文化活动的参与去营造滇金丝猴友好社区。
在2021年完成的《老君山滇金丝猴友好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方案》的框架下, 老君山保护地团队持续鼓励并发动周边社区居民参与到形式多样的社区保护与发展的行动中来,并通过公共活动的组织和推动,进一步增加社区凝聚力,期望通过基金的推动逐步完善老君山社区协议保护的机制。
2023年,老君山保护地团队经同利苴村村委会商议,以小桥头村组为试点启动社区垃圾管理项目,该项目包括社区周边以及河道月度定期垃圾清理和社区垃圾分类等两方面的内容。2023年9月,保护地团队于小桥头村村委会召开社区会议,通过参与式讨论的方式与社区村民商议确定了具体的垃圾管理方式、实施办法和相关项目活动计划,并于当月正式开启相关活动。
截至2023年12月,小桥头村共组织了3次社区周边以及河道垃圾清理活动,17位村民参与到清理活动中。承接去年社区联合巡护活动订立的资金分配机制,每开展一次社区垃圾清理活动,相关费用70%为个人劳务,30%社区公共事务基金由村民商讨支持到社区公共活动,道路整修以及支持困难家庭这三个方面。
在社区垃圾分类项目中,基于当前社区垃圾混收导致过量较难处理以及可回收物品分散导致回收成本较高因而渠道不通的现状,团队与村委协商从倡导源头分类减量入手,从简单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分类开始,逐渐推动村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并由集体购置可回收物压缩机将每家每户的可回收物统一收集处理后,统一对接外部回收商。经过前期的探勘选址以及工程建设,利苴村小桥头组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集垃圾分类和处理以及可持续生活推广等功能的社区垃圾管理示范基地于2023年12月底建成。
在2022年羊毛毡培训的基础上,老君山保护地团队继续推进羊毛毡产业的发展。完成了有老君山元素的5种餐垫图案的设计、模具制作以及调色等工序,并与前期参与羊毛毡培训的学员就羊毛毡制作工具进行了讨论分工,再对烧毛、描图,调色及染色工序进行再一次复习培训后,参与生产的村民分别于4月、6月和8月分三次完成了300份羊毛毡餐垫的制作,并陆续接到外部订单开始销售。
在制作羊毛毡产品的基础上,老君山保护地团队积极与村民探讨更多样的羊毛毡产业发展方式,之后会在羊毛毡制作体验、共享社区厂房空间以及村民羊毛毡日常用品制作需求方面进一步同社区一起开展相关的活动。
2023年3月,老君山保护地团队同利苴村村委一同开展了“妇女节”主题文化活动,借此公共活动为女性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进一步提升社区凝聚力。保护地团队与利苴村委妇女主任全程参与了活动的策划筹备,晚会环节设置、主题横幅设计到抽奖规则和奖品的选定等,最终晚会节目共有22个,其中包括傈僳族、普米族、纳西族还有藏族的各式各样的歌舞节目,联欢晚会共计70余位村民参与表演,200多名村民现场观看,为后续的公共事务以及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推动利苴村的民间故事的保护与传承,让更多人了解利苴村缤纷多彩的民间传统故事、歌谣谚语、民族服饰等,并让保护团队能够更好地将保护行动与传统生态知识相结合,老君山保护地团队初步确定开展利苴村民间故事收集的方案,目前已完成故事收集的目标和方法、工作计划以及具体的产出的初步方案。
2023年7月,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中心入选第四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本批次有245家机构入选,云南仅有2家入选单位。
l “老君山社区自然课”获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度“环境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典型案例
2023年,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面向全国106家自然学校征集“生态环境教育典型案例”,最终21个案例获选。丽江老君山自然中心总结2年社区自然教育实践,提交的《大山里的社区自然课》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3年度“环境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典型案例。
2023年,丽江老君山公益保护地团队与上海纽约大学、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的滇金丝猴保护主题公众实践活动,与上海商业生态合作开展的自然写作营顺利开营。参与者深度体验老君山滇金丝猴栖息地的多样性、亲身实践滇金丝猴的野外巡护监测工作,收获了滇金丝猴保护的系统知识和美好的夏日回忆。
2023年6月,上海纽约大学院长基金公益服务项目在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YGF)组织和带领下抵达老君山保护地开展了两天的滇金丝猴保护实践体验活动。参与活动的一行17人在中心团队带领下走进入滇金丝猴栖息地,抵达野外监测站,在体验老君山的森林之美的同时,还学习红外相机布设、野外巡护监测工作,对老君山滇金丝猴保护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对具体的保护行动进行了探讨。
2023年7-8月,与“商业生态”合作的自然写作成长营正式开营,来自不同城市的9名学生与利苴村的8位孩子一同阅读、写作、探访老君山的村庄和山林。在自然的怀抱中,孩子们体验、观察大自然的美、多样性与智慧,从自然中获得力量和启发,共同创作,一起成长。整个营期涉及了建筑工作坊、艺术工作坊、滇金丝猴森林徒步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
老君山自然中心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众多机构前来参访交流。2023年,阿纳果田野学校、玉龙和心社区中心、上海闵行区华漕铃灵家庭教育服务社、大理好在自然、TNC中国内内蒙项目等团队及其活动参与者先后到自然中心参观交流。保护地团队引导大家在“滇金丝猴探索大厅”参观展陈、了解滇金丝猴与人类的故事,并向其介绍老君山滇金丝猴保护的工作。
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自然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以来,公益保护地团队期望从挖掘老君山以及滇金丝猴的自然与文化内涵,积极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存的新模式,同时也渴望通过“以学生为本,扎根乡土”的教育理念不仅为老君山周边社区的儿童提供一个公平的自然教育的机会。
2023年,在稀物集(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公益保护地团队延续前一年的工作,将社区自然课变成社区每月定期的例行活动,共计开展11期自然教育活动和1期儿童节校园活动,总计250人次的孩子参与到了我们的社区自然课中,几乎覆盖了利苴村在地6-14周岁的学龄儿童。
在课程设计上,2023年的社区自然课总结以往经验,既有涉及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森林的生命空间、滇金丝猴保护等主题的课程化活动,也有符合本地文化及环境情景的生活化活动。同时,我们遵循“以孩子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要求,在活动中还融入了“原始人丛林探险”、“植物小人国冒险”等故事背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森林中的水、树木、土壤、植被,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思考森林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2023年老君山公益保护地的自然教育经验也开始“走出去”,期望能够通过对在地实践经验的分享,让更多的保护地能够关注到乡村自然教育和保护地周边社区青少年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优先享受的权利。
2023年7月和11月,老君山公益保护地团队分别在由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大熊猫国家公园德阳管理分局联合举办的“大熊猫小种群保护联盟首届生态护林员能力提升暨自然教育专题培训班”以及由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自然教育暨生态旅游资源对接研讨会”上,分享了老君山保护地的自然教育案例,其中着重介绍了社区自然课的设计以及开展等内容。
邀请大自然保护协会(TNC)运营团队开展机构组织管理、合规运营等方面培训。
团队前往丽江宝山乡吾木村进行参访学习,深入了解了吾木村基于文化和自组织的社区营造。
社区发展专员和崇仙参加玉龙县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的以多元文化村落乡村振兴及社会服务人才能力建设培训为主题的培训。
老君山社区监测队赴云龙天池国家级保护区参加2023年滇金丝猴巡护员技能培训。
老君BOB·体育综合APP下载山社区监测队前往芒杏河保护地吃参加2023年滇金丝猴巡护员技能竞赛并取得团队第四、的优异成绩,队员杨学忠获得了“地图达人”个人奖项。
2023年3月,河南省林业与草原局、丽江市林业与草原局一行7人到老君山自然中心参访,保护团队向其介绍了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的整体工作和保护成果。
2023年4月,由支付宝蚂蚁森林聘请的IUCN自然保护地评估专家抵达自然中心对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2021年9月以来的保护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并体验保护地巡护线路、考察了野外监测站。
2023年8月,丽江老君山保护中心受邀参加蚂蚁集团在杭州举办2023年蚂蚁森林绿色生态伙伴大会,并对老君山公益保护地周边产品羊毛毡杯垫、羊毛毡笔记本、白芸豆等进行了宣传和爱心义卖。
2023年12月,由TNC资助,云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社区多元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研究讨论会在自然中心举办,多方研究学者、一线工作者们对社区的妇女、老人、青年及儿童群体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参与和合作经验进行理论框架探讨。
11月15至16日,中心团队前往大理参加第十届自然教育论坛,了解当前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学习各方在自然教育传播、本土化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并与到场300多位自然教育行业从业者进行了交流。
2023年4月,公益保护地团队与B站UP主旅行镇的镇长联合推出三期保护站见闻系列短视频,三期视频分别以驻站团队以及日常、一日巡护以及巡护员大哥为主题,全方面生动的展示了老君山公益保护地的工作实录,在各社交媒体平台获得了2.5万次的播放量。
2023年10月,由老君山保护地团队参与、新国货护肤品牌稀物集和新华网联合推出《与珍稀“猴会有栖”》滇金丝猴保护主题公益短片上线,号召公众关注濒危物种滇金丝猴,致敬一代代保护工作者,希望守护的精神,薪火相传。同时,稀物集以保护及科普滇金丝猴为出发点,推出公益限定限定产品,将部分销售净利润,捐赠给老君山保护中心,用于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及栖息地保护与社区发展工作。
2023年,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公众号共发表18篇文章,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的月度或季度、年度报告;保护地项目动态简讯;动植物科普以及保护故事等,年度阅读数为1.3万次,增加525订阅人。
2023年10月,保护地团队前往北京参加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美团青山计划联合主办的“青山公益自然守护行动”终审答辩,最终,中心所申报的“丽江老君山滇金丝猴公益保护地友好社区建设示范项目”成功获得本次‘青山公益专项基金’的资助。
蚂蚁森林|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稀物集(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德潞咖啡有限公司|上海闵行区华漕铃灵家庭教育服务社|好在自然
云南省林业与草原局|丽江市民政局|丽江市生态环境局|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丽江市公安局|丽江市融媒体中心
玉龙县林业与草原局|玉龙县公安局|玉龙县融媒体中心|玉龙县石头乡政府|玉龙县石头乡利苴村委会|利苴小学
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滇金丝猴全境保护网络|大理大学东喜玛拉雅研究院|北京大学|丽江市老君山保护与发展志愿者协会|玉龙耕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玉龙县和心社区发展服务中心
褚学文|李世艳|熊晓梅|乔丽华|熊丽军|许丽兰|杨秀|李成保|蜂国明|钟志明|鱼向东|和卫星|蜂国强|蜂国桂|陈志兰 |鲍来平|陈志芳|张连珍|陈志雄|姚秀桃|陈树花|钟玉长|兰银河|许福须|陈丽元|李丽|乔兰|李文英|熊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