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2255
13866522458
有害垃圾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BOB半岛垃圾分类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手机:13866522458

咨询热线400-123-2255

权威发布|济宁市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发布时间:2024-06-28 07:41:44人气:

  6月2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树品牌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场)。介绍济宁市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成效和亮点经验,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五大类固体废物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开创了全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高位推动,凝聚治理合力。济宁市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1+1+6”组织领导体系,领导小组下设无废办及工业固废、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危险废物、“无废窗口”六大专班,工信、农业农村、城管、生态环境四个部门牵头负责、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也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并纳入市领导批办事项和重点工作台账。市人大、市政协连续两年以“无废城市”建设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为主题开展视察、协商活动。

  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一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2023年关停煤电机组8台、62.6万千瓦,淘汰生产线万吨。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企业绿色发展。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2023年全市147个项目累计获资金1.28亿元。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全市筛选237个项目建立“济宁市重点支持绿色项目清单”,创新推出绿色产业贷等30余种绿色专属信贷产品。三是聚焦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2023年,全市新增各级绿色园区4个,绿色工厂52家。实施新一轮园区改造,支持邹城市纳入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名单。四是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加强“两高”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批;强化清洁生产审核,2023年实施清洁生产企业74家;全面落实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全市582家企业实现工业固体废物信息化申报。

  三、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一是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2023年全市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43110亩,商品有机肥施用量22.3万吨,配方肥应用面积670万亩;强化重大病虫防控用药减量控害,发布农作物病虫草害预警预报19期,积极推广应用新农药、新药械、新用药技术。二是推动农业秸秆利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构建了农作物秸秆多元化利用格局,秸秆处置利用率在96%以上。设置存储站18个,回收点2919个,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51.2吨,扎实开展农用地膜专项整治,排查农膜生产、销售企业82家。三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成国家首批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2个、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2个、省级种养结合样板基地9家、农牧循环畜禽养殖示范场45家,争取国家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制项目10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四、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一是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机制,建立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全市40余万人次参与“垃圾分类齐点亮”活动,营造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市配置垃圾分类桶38.34万个,建设分类垃圾房亭2478个、垃圾分类分拣站133个,分类设施覆盖率95%以上;建成运行垃圾焚烧发电厂10座,餐厨废弃物处理厂5处,完成6家燃煤电厂/垃圾焚烧厂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均100%。三是加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供销系统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再生资源体系日趋完善。建成运行1家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年拆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1万台/套,有效增强全市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能力。

  五、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建立“审管一体化”模式。实施住建、城管、审批三方联合备案制度,建立“审批助理监管、监管带动审批、协同保障线上、信息双向推送”的工作模式,推进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监管。二是推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应用,保障利用处置能力。支持再生材料的应用及再生材料技术的研发;建成运行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4处、消纳场所1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3.3%。

  六、危险废物领域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一是深化工业源管理,巩固规范化建设成效。持续推动工业企业规范化建设,创新实行产废口、危废库口、厂区门口“三卡口”视频监管模式。市环委办、市安委办围绕化工、医药、农药等重点行业危险废物贮存和利用处置,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工作联动机制。二是细化实化社会源管控,补齐危废管理短板。生态环境等7部门联合强化学校实验室、有害垃圾贮存、机动车维修、机动车拆解、医疗卫生机构等社会源危险废物的管理,出台具体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社会源危险废物管理水平。三是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危险废物“百日攻坚”、利用处置设施专项整治、黄河“清废行动”等系列行动,整治化解环境风险隐患。强化联勤联动,生态环境、公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60余次,立案查处涉危险废物刑事案件15起。邹城、金乡查办的危险废物违法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执法典型案例。

  七、济宁特色“无废窗口”建设初现成效。率先在景区、商场、体育场馆、港口和党政机关开展“无废细胞”建设,首批52家“无废细胞”单位完成建设。在省定的10类场景基础上,探索港口、体育场馆、煤矿、非煤矿山等4类具有济宁特色的“无废细胞”场景,荣信港、龙拱港、市科技馆已初见成效。编制了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建设导则,高标准打造“光储充”和休闲服务一体化示范充电站7个,今年新建公共充电桩3367台。全市6006辆公交车均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国三及以上和新能源机械占比达到79.94%。全民共建“无废城市”的氛围不断浓厚,成效也初步展现。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请问济宁市在开展“无废细胞”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无废细胞”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指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社会生产生活各类组成单元,是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促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目前,首批建设标准高、亮点特色足、示范作用强的52个“无废细胞”完成建设,为我市“无废细胞”建设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力推广普及了无废理念,提高了群众参与度,济宁市“无废细胞”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强化方案引领,明确建设目标。2023年,济宁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部门协商、现场调研,掌握“无废细胞”建设场景的固体废物管理基础现状和工作重点,结合济宁实际制定《济宁市“无废细胞”创建工作方案》,构建申报、初审、终评和抽查的工作流程,先于省级“无废细胞”评价指标建立了“无废景区”“无废机关”“无废商场”“无废体育场馆”“无废港口”等五个场景的评价体系,率先开展“无废细胞”建设。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工作格局。济宁市把培育“无废细胞”作为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职责明确、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组织体系及工作机制,形成纵横结合齐发力的工作格局。各级无废办多次召开“无废细胞”推进会议,指导协调“无废细胞”建设工作,不断优化工作细节,强化部门协作,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无废细胞”建设任务。同时广泛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宣传,充分调动建设单位积极性,营造政府引导、企业配合、公众参与的“无废细胞”建设氛围。

  三是重视成果验收,保障建设到位。为确保首批“无废细胞”建设质量,市无废办组织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机关事务中心、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市商务局、市体育局等单位组成“无废细胞”复核评估组,对全市3家景区、11个机关、6个港口、5家商场和3个体育场馆进行了抽查和现场评估。确定首批建设标准高、亮点特色足、示范作用强的52个“无废细胞”完成建设,为下一步的“无废细胞”建设提供示范样板。同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定期开展复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示、约谈和限期整改,确保“无废细胞”建设质量持续提升。

  下一步,济宁市将在14个建设领域全面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同时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积极拓展济宁特色“无废细胞”类型,开展形式多样的“无废理念”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持续引导和推动更多生活单元参与“无废细胞”建设,为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危险废物是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处置不当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请介绍一下济宁市在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方面开展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近年来,济宁市危险废物管理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保障充足,危险废物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一、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充足。全市建成运行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企业5家、单一处置利用企业10家,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总能力达68.5万吨/年(其中焚烧能力15万吨/年、填埋能力6万吨/年、利用能力23万吨/年、物化能力14.5万吨/年、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10万吨/年)。2023年全市产生危险废物36.2万吨,无害化处置利用率100%,产生医疗废物0.95万吨,无害化处置率100%。现有利用处置能力可满足全市当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需求。

  二、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持续提升。一是持续抓好危险废物管理。我市近年来持续组织危险废物产生企业和经营企业开展规范化管理达标建设,每年都开展一轮市级和县级考核评估,同时年底前接受省级考核。我市2023年度省级评估得分99.6分,继续保持A等次,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二是用好信息化监管手段。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危险废物监管平台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与国家、省平台的数据对接,2022年底在全国率先实现基础数据信息联通,受到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表扬。今年一季度起,实现市危险废物平台合规运营,充分利用我市首创的产废料口、危险废物库口、厂区门口“三卡口”视频监管模式,对377家涉危险废物企业远程监控,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每周线轮次。上月底,我市成功承办2024年全省固废工作现场会,4个观摩点得到了省厅领导和兄弟地市肯定好评。

  三、扎实开展排查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活动自4月开展以来,我市纳入排查清单的24家企业已全部完成县级排查,排名全省第一,累计排查发现问题8个,正在按照要求进行整改。二是提前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5月份,对生态环境部和省厅交办的3个疑似问题点位进行核实整改,2个属实、1个不属实;属实问题均已清理整改完毕。

  四、持续强化危险废物安全监管。一是强化机制建设。以化工、医药、农药为重点行业,针对危险废物贮存和利用处置环节,以市环委办、市安委办联合发文的形式,建立了生态环保与安全生产联动机制。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年初开展了全市危险废物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市县有关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企业共1680家单位11万余人观看。今年已召开2次危险废物领域安全生产会议,还组织了专题培训会。三是强化风险化解。在危险废物经营企业推行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开展危险废物经营企业库存情况摸底,指导督促停产的大型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企业实施委外转移,降低贮存风险。

  五、补齐社会源危险废物管理短板。去年底,我局会同教育、城管、交通、商务、卫健、应急等7部门,针对学校实验室废液、有害垃圾贮存、机动车维修废油、报废机动车拆解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社会源危险废物,建立了联合会商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相关产废单位的管理水平。今年4月至5月,我局先后配合卫健、城管等部门开展了医疗废物和可回收物专项督导行动,配合卫健、商务部门建立了医疗可回收物联动机制,有效补齐了社会源危险废物管理短板。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积极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紧密配合,将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作为重点执法工作紧抓不放,要细查、深挖、严处,打击成效明显。去年以来,我局共向公安机关移送危险废物刑事案件22件,有力打击和震慑了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为“无废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来说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协同配合,形成危废监管合力。积极探索建立以“实体化联动、规范化联勤、信息化联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公安机关联动执法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案件移交、部门联动等制度规范,充分发挥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专业优势,畅通部门信息沟通、共享渠道,拓展案件线索来源,确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机统一,形成强大执法合力。在案件办理中,生态环境部门与公检法机关协同会商研究案件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决案件管辖、法律适用、监测鉴定、后果认定等难题,共同推动危废涉刑案件快侦、快诉、快判。

  二是强化全程监管,提升精准打击成效。紧紧围绕涉危废环境犯罪易发、高发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有计划、分层次强化网格化收集线索,利用热点网格、在线监测、用电监控、危废企业“三卡口”视频、绿青危废监控系统、无人机巡查等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实现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的全过程监管。通过环评工艺推演、排污许可核算,比对企业危废管理计划、实际储运量、线下联单转运量等相关数据,追踪查找危废产生、贮存、转移、处置中存在的逻辑漏洞,实现精准高效打击,进一步提升了全过程监管成效。

  三是开展联防联控,拓展案件线索渠道。通过信访举报、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渠道,持续加大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线索收集力度,拓展案件线索的发现渠道。同时积极发动乡镇(街道)、环保站网格员对隐蔽院落、坑塘开展“拉网式、起底式”排查,利用严厉查处无证经营、非法转移、故意倾倒等严重违法行为。对重点案件尤其是团伙性、系列性、跨地域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件开展专案深挖,理清上下游违法犯罪链条,迅速查清违法犯罪事实证据,做到“破一案带一串,抓一人挖一窝”。

  危险废物违法犯罪的查处工作任重道远,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生态环境执法联勤联动、重大案件会商督办等工作机制,构建“全链条、全覆盖、无盲点、零容忍”的严打机制,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无废城市”建设贡献执法力量。

  环评是落实污染源头预防的重要保障,排污许可证作为排污单位生产运营期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请问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2023年以来,全市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人员坚决守牢绿水青山第一道防线,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依法逐步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的相关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其排污许可证,提升工业固体废物依证监管效能。

  一、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一是强化环评绿色引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发展目标,动态更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优化调整了197个环境管控单元,严格落实区域空间布局、污染排放、环境风险防控等要求。在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的选址和审批中,始终以“三线一单”为引领。二是严格环境准入。指导建设项目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强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章节的审核,不予批准无合理利用处置方案、无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从严审批危险废物产生量大、全市无配套利用处置能力的项目。2023年以来,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903份,在批复意见中要求建设单位做好固体废物的贮存、运输、处置。

  二、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突出工业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特征,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去向等环节载入排污许可证,明确排污单位和固废设施的环境管理要求,通过环境管理台账和执行报告可追溯、可查询工业固体废物合规情况,实现对产废单位的工业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控。一是指导产废单位做好申报工作。市县生态环境部门指导产废单位在申请、延续、变更、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之前,提前对照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控技术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抓紧整改,在提交排污许可证申请前达到许可要求。在排污许可证申领、变更、延续时,要求产废单位严格对照固体废物技术规范,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全面、准确、完整、规范填报工业固体废物相关内容。二是加强排污许可证把关。市生态环境局深化落实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建立排污许可证联审制度,半岛·BOB官方网站固体废物管理人员参与排污许可证工业固体废物部分的审核过程,共同做好把关工作。对不符合《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法定条件的产废单位,依法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种类复杂的产废单位开展现场核查。同时聘请专业团队对排污许可证申报资料逐项核对、督促及时整改,提升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截至目前,2082家排污单位已完善固废信息。三是确保证后执行。将排污许可落实情况,作为日常执法检查的重点,纳入生态环境执法年度工作计划,实现排污许可执法监管全覆盖。

  “无废城市”建设是新发展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将提高政治站位,坚定信心,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环境准入工作,发挥源头防控作用,持续开展全市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排污许可证核发,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管理,为全市“无废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