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垃圾,我们头脑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脏、乱、差、恶心”等画面。种种不好的感觉随之而生,恨不得把它扔得越远越好。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的“多点开花”、循序推进,“给垃圾分类”不仅成为居民生活的“新时尚”,更应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理应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源远流长,真正让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在更多城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切实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好习惯”。
实行垃圾分类,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节约使用资源,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直接维系着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这既是实现减量、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又是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绿色发展、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对此,贯彻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然而,实行垃圾分类却又是“简单而又最难推广的日常工作”。简单,是因为举手之间即可完成;最难,是因为要让每个人都养成习惯并且精准分类,并非易事。垃圾分类时尚不会自动到来,也不会轻松到来,需要动员号召你我他一起参与进来,一起行动起来。
实行垃圾分类,首要的是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让居民愿意分。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让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生活理念发生转变,行动才会更为自觉。要善于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引导广大居民群众踊跃参与垃圾分类,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嫌麻烦”到“乐意分”,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通过多种形式,让垃圾分类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每一个人知晓并主动参与进来,在社会上形成垃圾分类的强烈认同和良好氛围,倡导居民将垃圾分类理念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将人们一时兴起的“新鲜劲”“兴奋劲”转化为持久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
实行垃圾分类,根本的是在强化行为自觉上下功夫,让居民乐意分。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单位、企业等发挥统筹引领作用,也需要百姓居民、志愿者、行业机构等密切配合和主动参与。对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什么有害垃圾,要有科学准确的认识,学会正确地分类垃圾,合理地处理垃圾。针对生活垃圾的不同来源、垃圾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等,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行为,从而实现垃圾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以及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让居民从“不会分”“不愿分”到“主动分”“乐于分”,将一件一件“垃圾分类”的大事小事做好办实,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不要让“新时尚”成为“新摆设”。
实行垃圾分类,关键的是在提升文明素养上下功夫,让居民坚持分。垃圾分类一小步,文明习惯一大步。垃圾分类习惯,贵在经常,难在坚持。实践证明,垃圾分类虽然是举手之劳,但要让其成为居民生活好习惯,仅靠宣传教育引导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垃圾分类由“倡导”变为“要求”,已进入“硬约束时代”。法律法规的约束不可或缺,相应的立法保障是必要且关键的一步。只有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才能实现目标预期。这不仅需要改变居民的观念意识和生活习惯,还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更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持之以恒坚持垃圾分类,打好常态长效制度化的“持久战”,不断推动习惯养成,有力提升居民文明素养。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居民生活好习惯,守住我们的绿水青山,携手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bob半岛在线登录
西藏日报社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54-0013邮发代号:67—31立足法制 面向大众 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