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晚,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做客第二期“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与市民、市政协委员就“加强垃圾分类,实现垃圾管理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话题进行交流。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2012年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目前已列入2018—2020年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将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混合投放垃圾将处以罚款。此外,在新创建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里,将对分类垃圾桶标识进行调整,厨余垃圾改成“湿垃圾”,其他垃圾改成“干垃圾”,让居民对分类标准一目了然。(《北京青年报》)
垃圾分类关乎国计民生,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6月初,中央、国家主席、主席习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据悉,上海、北京开始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如果不按照要求去做,将会受到罚款。不按照垃圾分类进行投放垃圾将会受到处理,但是分类投放垃圾必须让“分类垃圾箱”成为“标配”。就笔者所知,目前很多城市并没有实行垃圾箱分类设置,而是沿用传统的垃圾箱,这就很难让人做到按分类投放垃圾。
设立垃圾箱分类投放标志,才能让人“对号入座”进行投放。一是要对垃圾箱按照垃圾箱的颜色设立不同的投放标志,比如干类的垃圾,湿类的垃圾,再生资源垃圾等,要有明显的颜色标志。二是要设立专门的投放区域。垃圾投放不能设在一些有碍观瞻的地方。此外,让公众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同样重要。据悉,北京市近年来开展了3万多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去年还推出垃圾分类卡通代言人“分小萌”,录制“分小萌”视频小课堂、组织“垃圾分类萌到家”、知识问答、垃圾分类大挑战、拾捡跑等线上线下活动,号召市民跟着“分小萌”一起做分类。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市民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完成垃圾分类目标就会“愿景可期”。
当下,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保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垃圾实行分类管理已是势在必行。希望试点城市也好,其他城市也好,尽快将“垃圾分类箱”呈现于公众面前。只有设立“标配”的垃圾箱,公众才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投放。“分类垃圾箱”应成为垃圾投放的“标配”。
半岛·BOB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