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部署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的引领作用。自贸试验区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而且是我国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的策源地。2023年10 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此战略背景下,我国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备受关注,它不仅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注入源头活水,更为我国高水平扩大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是推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实践证明,金融创新不仅涵盖了制度体制机制探索、跨境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监管改革等诸多领域,而且通过金融创新案例展现了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转变政府职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研究金融创新案例是评估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成效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年来的金融创新案例的系统研究,评价其创新逻辑、实施效果、复制推广价值以及启示,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提供实证检验和决策参考。
截至2023年12月,全国22个自贸试验区共发布了727个金融创新案例(见表1),展现了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总体态势。从各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特点来看, 前两批自贸试验区在创新案例数量和覆盖面方面表现突出。具体来说,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主要集中在自由贸易账户、交易平台、保险、直接融资(债券)和衍生品等领域;广东自贸试验区侧重于金融科技和保险创新;天津自贸试验区突出融资租赁与商业保理创新; 福建自贸试验区主要聚焦外汇管理改革、保险和市场准入创新。相比较之下,后五批自贸试验区在金融创新方面的案例数量相对较少,并且没有单独发布金融创新案例,而是包括在制度体制机制创新案例之中。
资料来源:基于各自贸试验区官方网站及其他公开可得的资料综合整理。数据截至2023年12月。
截至2023年12月,国务院复制推广了七批共167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其中涉及金融创新的试点经验共计15项,占总数的9%。此外,国务院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复制推广了98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 其中金融监管机构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有23项,占各部门复制推广试点经验的23.5%。商务部陆续公布了五批共84个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其中金融创新案例11个,占比为13.1%,覆盖了风险监测防控、资产证券化、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等关键领域。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作为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的两种表现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了有机的互动关系。试点经验主要从宏观管理、政策引导层面进行总结和提炼,展现出系统性、创新性和引导性;而最佳实践案例则更多地从微观管理、实践操作层面进行总结和提炼,反映了自贸试验区内部的创新活力和实践探索。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我国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和建设发展。
在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过程中,案例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揭示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还可以为其他自贸试验区乃至全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确保案例质量、权威性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遵循了四项筛选规则:经国务院或相关部门正式认可、实践操作中已获得可行性检验、能涵盖诸多金融创新领域以及能满足复制推广的时间范围。
在满足筛选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综合性指标来选取案例。这些综合性指标主要包括:案例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注重优先选择由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证监会等发布或认可的案例, 以保证案例的权威性和认可度;案例的创新性和实证性,注重所选案例应具有较高的创新价值,能为自贸试验区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创新思路或解决方案; 案例的成熟度和实施效果,注重案例在实践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及其可持续创新潜力,要有一定的成熟度;案例的影响力和复制推广价值,注重案例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影响力和复制推广价值,以期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案例创新的覆盖面和典型性,注重所选案例应能涵盖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诸多领域和方面,以反映案例创新的覆盖面和典型性;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完整性,注重所选案例具有可靠的数据支持,以服务案例研究的完整性和说服力。
基于上述规则和标准,经过深入调研和严格评估,最终筛选出10个最有代表性的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涵盖了从上海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到湖南、江苏、安徽等地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等。这些案例不仅展现了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的试验价值,而且因其在全国的复制推广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这些金融创新案例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优化投资环境和防控金融风险等方面的试验成效显著,为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可以预见,更多金融创新案例的复制推广,必将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实施提升战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背景与目的。上海自贸试验区自2013年9月成立以来,致力于大胆创新和“先行先试”,不断优化贸易投资环境,引领我国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2014年,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推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账户体系),旨在简化投融资汇兑流程、扩大金融市场开放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积极为自贸试验区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资金使用体验。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FT账户体系凸显了综合金融服务功能,覆盖了经常项目、直接投资和投融资创新等诸多领域。该体系通过引入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原则, 建立了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实现了宏观审慎管理和风险可控。特别是“一线放开、二线有限渗透”的管理模式以及四条资金划转通道设计,极大地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的便捷性。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FT账户体系实施效果显著,提升了自贸试验区内资金的使用效率,便利了企业跨境业务,并通过有序管理和严格资金监管,有效隔离了境外资金对境内市场的直接影响。这一账户体系的试验成功对国内外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提供了借鉴。与此同时,FT账户体系提升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推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不仅如此,这一创新试验也为全球金融管理体系改革提供了参考,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全球化进程加速,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成为必然选择。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的外商投资企业意愿结汇模式,旨在推动由市场主导外汇资本金的结汇决策,可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效率,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外商投资企业意愿结汇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赋予企业结bob半岛在线登录汇自主权,允许其根据经营需要和市场汇率自主决定结汇的时机和金额。在操作机制上,强调银行审核与外汇管理部门事后核查相结合, 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与此同时,引入“负面清单”和银行结汇支付特殊备案制度,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透明度。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的意愿结汇模式扩大了企业资金使用的自主权,降低了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提高了投资便利化水平。该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后,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一创新举措证明,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外汇管理的市场化、便利化改革,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的开放度、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背景与目的。在全球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为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效率和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推出了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该创新举措旨在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减少汇率风险,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创新的核心在于引入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参与跨境电商人民币支付结算,实现支付流程的电子化和自动化。第三方支付机构作为桥梁,通过电子化平台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简化了跨境支付手续和汇兑流程,提高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结算业务实施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跨境电商业务量迅猛增长,交易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该举措还有效解决了多币种交易带来的风险和高汇兑成本问题,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积极示范。此外,通过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方式,该举措还为跨境支付提供了法律监管保障,推动了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背景与目的。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在服务国内外融资租赁机构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为提升租赁业务便利化和国际化水平,天津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举措, 旨在降低汇兑成本和风险,推动天津国际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模式的核心在于允许满足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特别是购置资金中外汇贷款或外币负债超50%的公司。此项创新举措大大降低了货币兑换成本和风险, 推动了租赁行业的便利化和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实施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和外汇管理创新政策,其中的“东疆模式”在飞机租赁领域的创新举措尤为突出。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政策实施后,促进了租赁业务增长、汇兑成本降低、国际化水平提升,验证了试验政策的有效性。2017 年7月,该政策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后产生了积极效果,其创新模式在租赁资产证券化、绿色租赁、金融科技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为其他自贸试验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大大提升了天津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行业在全球租赁市场的竞争力。
背景与目的。陕西自贸试验区针对中小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探索推出了“信易贷”服务。该创新旨在为中小企业提供50万元至500万元的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开辟了新的融资路径。在此基础上,推进了自贸试验区的信用体系建设。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信易贷”打破传统的融资范式,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企业信用积分系统,实现无抵押、无担保贷款。该模式创新性评估企业信用,突出银行精准信贷,特别是从在线申请、快速授信等服务流程方面提高了融资效率。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信易贷”使中小企业不需要抵押担保即可获得银行贷款,通过建立信用普惠体系和积分系统,提升了企业信用意识,降低了融资成本。与此同时,风险补偿政策激励银行放贷,增强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能力。2019年9月,陕西自贸试验区“信易贷”模式由原中国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向全国复制推广,助力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其中信用信息共享和评价体系建设的经验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
背景与目的。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政务数据的共享与整合已成为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四川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了“银政互通”模式,该创新由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其目标在于利用政务数据优化不动产抵押登记流程,以提高金融服务的响应速度和优化服务效能。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银政互通”模式的创新点集中体现在其采用的“一网、一分、两互”分布式共享理念。该模式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系统构建了银行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换通道, 实现了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业务的线上协同处理。与此同时,项目还广泛采用了电子证明、电子合同等数字化工具,进一步简化了业务流程,推动了金融服务向全面数字化转型。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截至2020年,四川自贸试验区“银政互通”平台已成功处理抵押登记业务64.3万件,贷款总额达3144亿元,生成电子证明39.4 万份。这些成果不仅验证了政务数据共享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有效性,而且也为其他自贸试验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一创新案例充分显示政务数据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也为我国深化金融创新提供了新思考。
背景与目的。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资产,在推动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南自贸港凭借其独特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旨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动了知识产权的应用和发展,积极助力自贸港建设。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海南自贸港的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在于针对其特色产业如生物医药产业探索证券化产品,引入保险池和流动性投资者增信机制,并与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合作以降低法律和金融风险。这一创新举措充分结合了自贸港特点,探索研发了系列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海南自贸港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创新实践,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一创新模式得益于政策引导和监管支持,得益于制度创新和多方机构合作,更得益于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在金融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海南自贸港的创新经验为其他自贸试验区提供了借鉴,凸显了知识产权证券化在解决融资难问题方面的应用前景。
背景与目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多是因缺乏抵押物和信用记录。山东、天津自贸试验区探索创新了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允许企业以应收账款等动产为质押获取资金,旨在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山东、天津自贸试验区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的创新体现在四方面:政府采购合同质押融资,重在解决政府采购链上企业的融资问题;建立线上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体系,重在解决传统模式中的重复质押、权属不清以及效率低下问题;结合区块链技术, 推出基于数字仓库和可信仓单的动产质押融资;发布数字工程标准,推动大宗商品数字仓库的健康发展。这一创新举措提升了融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了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山东、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实践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状况,促进了数字仓库和可信仓单的发展,实现了多方主体参与的协同创新。目前该成功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将为其他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背景与目的。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跨境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广东自贸试验区作为珠三角的经济枢纽,面临着跨境缴税流程复杂和成本提高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系统,旨在优化跨境缴税流程,为企业提供便捷的税务服务,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增长的跨境业务需要。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系统引入银联信用卡和云闪付App支付,实现税款和社保费的实时清算与直接入库。与此同时,提升境内外支付系统的兼容性,推动跨境人民币银行端查询缴税等服务创新。通过财税库银联网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结合,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和自动化。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系统在自贸试验区的成功实践,简化了税务流程、节约了成本,提升了税收效率。横琴片区的实践进一步验证了其优化跨境缴税的效率。此项创新对其他自贸试验区处理跨境税务问题具有广泛的借鉴价值,更是金融科技与税务服务有效结合的经典案例。
背景与目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手段,受到传统模式的诸多限制,影响了其融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湖南、江苏、安徽等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创新点与操作机制。湖南自贸试验区设立省、市两级风险补偿资金,与银行合作,针对中小微科技企业实行风险共担;江苏自贸试验区推出在线知识产权融资产品,实施“免评估”模式简化流程;安徽自贸试验区构建“信易贷”平台,支持科创企业在线质押融资,以拓宽融资渠道。
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在实施中提升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加强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完善金融生态系统,是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关键环节。实践证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其他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提供了经验借鉴。
基于对我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的系统梳理,本文分析归纳了其创新点与操作机制、实施效果与复制推广价值等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金融创新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期待能为我国自贸试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与启示借鉴。
自贸试验区开展金融创新,政策引导和监管支持发挥着重要的基石作用。宽松的政策环境与有力的监管支持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方向引导和制度保障,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为自贸试验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先行先试”创造了前提条件,可以在宽松环境下测试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一旦这些金融创新成果获得有效验证,即可推动试点在更大范围内实施,从而促进自贸试验区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例如, 2013年9月,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制定出台了系列特殊政策,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赋予“先行先试”自主权。经过大胆探索,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和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支付结算等创新案例,均获得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试验, 可以弥补市场发育的缺陷与不足。以上海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创新为例,“意愿结汇模式”扩大了企业资金使用自主权,降低了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制度体制机制的创新证明,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外汇管理市场化、便利化,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的开放度、影响力和竞争力,有效弥补金融市场的缺陷和不足。又如,山东、天津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的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允许企业以应收账款等动产为质押获取资金,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提升了自贸试验区投资便利化水平。再如,湖南、江苏、安徽等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利用企业的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不仅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而且更加精准地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问题,验证了只有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创新才能获得动力源泉和市场认可。
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应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禀赋,实施差异化的金融创新策略。例如,陕西自贸试验区针对区内中小企业因信息不对称和缺乏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难问题,通过建立信用普惠体系和积分系统,探索推出了“信易贷”服务模式,提升了企业信用意识,降低了融资成本;天津自贸试验区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探索推出融资租赁公司收取外币租金模式,降低了汇兑成本和风险,丰富了天津国际租赁创新示范区内涵;海南自贸港发挥中央赋予的政策优势,结合其自身发展条件,选择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作为突破口,探索了知识产权证券化解决融资难问题的应用场景。与此同时,金融创新应紧跟金融科技发展步伐, 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例如,广东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的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模式实现了缴税全程电子化,为纳税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税务服务。上述因地制宜的金融创新案例,核心精髓在于突出自身特色,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协同与跨领域合作。以上海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的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业务创新为例,该创新业务涉及支付机构、电子商务、外汇管理等诸多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实现跨行业领域的合作,才能完成金融创新的完整流程,达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目标。再如,四川自贸试验区探索推出的“银政互通”模式,其背景是在数字经济推动下,政务数据的共享与整合成为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关键因素。“银政互通”旨在利用政务数据优化不动产抵押登记流程,以提高金融服务的响应速度和优化服务效能。“银政互通”模式使数据接口实现了银行与多政府部门的有效联通,为政府与金融机构实现部门协同与跨领域合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成功的金融创新案例应该具备可复制可推广价值,可以有效推动自贸试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梳理的我国自贸试验区10个金融创新案例,均是先后被国务院、金融监管总局和商务部等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这些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为我国自贸试验区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创新参考,具备较高的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笔者认为,金融创新的宗旨在于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实体经济不断增长的多元发展需要。与此同时,通过复制推广这些试点经验和最佳实践案例,可以在更大的范围调动金融创新的积极性,实现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
作者王力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银行家》杂志主编、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站长, 宋林书系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应用经济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