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2255
13866522458
上海市案例
推荐产品
联系我们

BOB半岛垃圾分类有限公司

地址:广东省BOB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手机:13866522458

咨询热线400-123-2255

“我在改革开放大历史中”口述史丨张雷:用建筑记录时代、预期未来

发布时间:2024-08-24 08:36:41人气:

  bob半岛在线登录本期人物:张雷,1964年出生于江苏南通,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及硕士毕业,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可持续乡土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兼总建筑师。2008年张雷建筑工作室被美国《建筑实录》评为全球十大设计先锋,2012年张雷荣获第三届瑞士建筑奖提名,2016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提名,2012年获选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设计大师”。代表作品“混凝土缝之宅”2008年获英国《建筑评论》ar+d国际青年建筑师奖荣誉提名;2013年获首届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金奖。 扬子晚报记者 王烨

  1978年的我那一年是我人生一个分水岭,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从南通第十四中学初三转学到省南通中学,并于当年升上本校高一四班。十四中有位很厉害的美术老师冯则义,我也参加了美术班,父母很朴素的私心是,当时知识青年还要上山下乡,会画画,在农村可出黑板报,就不要下地劳动了。但78年恢复高考后,身为中学老师的父母意识到高考是我的最大目标。所以进了通中后,我放弃了绘画,专心读书。

  2018年的我今年有几个项目在进行中。仙林新校区3万平方米的南大博物馆,体现公共性和南大百年文脉。我们在江宁汤山做了个5000平方米的设计酒店,也是生活美学的展示中心,公共空间更像一个设计博物馆、图书馆,里面还有我的工作室。我们每年要做两三个乡村项目,目前在上海奉贤做一个抱团养老的乡村小住宅,推动乡村回归和复兴,在江西景德镇有个柴窑工作室项目,弘扬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

  我儿时的梦想是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今后能设计航空母舰,多酷,高中时攒下点零钱就是买航天知识、舰船知识之类的杂志。但那年高考我考得不太理想,估分填志愿时不敢填报。父亲的一个朋友提议说,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学科,我画画又挺好的,那就去学建筑吧。其实考南工建筑系在江苏考生中我的分数是不太够的,但我拿过市中会两个冠军、一个亚军,体育加分,进了建筑系。1988年我研究生毕业留校当老师。直到2000年南大组建建筑研究所,我离开东大,筹建南大设计院,才真正踏进设计实践的领域。

  第一个项目是陶园02幢研究生公寓,12层36米高的房子,外立面用杉木做百叶,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视觉冲击力很强,另外在国内也是最早采用了U型玻璃等材料。在陶园02幢使用木百叶,既能遮挡外界视线,保护学生隐私,而阳光照上去的阴影又会有温暖和诗意的感觉,对学生来说,大学回忆可能就是木百叶下阳光的影子,出发点是挺人文的。

  2001年,我和南大建筑的其他三位老师参加了在德国柏林Aedes画廊举办的“土木”中国新建筑展,这是西方第一次关注中国当代建筑。德国《建筑世界》杂志对展览进行报道时,封面就用了陶园02幢的照片。清华大学《世界建筑》杂志的第一届WA中国建筑奖,陶园02幢获得了唯一的优胜奖。但就是这么一个给我带来“新锐”荣誉的项目,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了我的烦恼。记得有天下午在办公室,一抬头发现陶园02幢方向浓烟滚滚,消防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当时我吓坏了,是不是木百叶烧起来了,如果从下面一直烧,完了,我不敢往下想,浑身冒冷汗,坐在椅子上半天起不来。我自己不敢去看,同事回来说是对面食堂烟道积油失火。虽然宿舍没事,但从此心里总有担忧,直到几年后杉木全部换成铝合金,一块石头才算落地。这让我意识到,建筑师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对形式的诉求外,社会责任感更加重要。

  2007年完成了“混凝土缝之宅”和“高淳诗人住宅”,成为国外不少建筑专业学生做建筑分析的案例,到现在我们工作室邮箱里还常常收到邮件,要图纸资料做建筑分析。现在回想,从小房子开始也挺好的,小尺度项目和生活的联系往往更紧密,对建筑的理解会更深。后来我们当然也做公共建筑,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城市大型公建往往会强调标志性,但我们则更注重它的公共开放性。

  我们在郑州郑东新区设计的规划展览馆,就是希望创造一个公共开放的空间,参观者通过户外或半户外的坡道,经过不同的展厅,最后来到屋顶,看到新区的面貌。

  2014年我还是“下乡”了,当然不是出黑板报。从小建筑到大建筑,从城市到乡村,我希望把对建筑的理解更多地跟社会现实结合。对我来说,城市和乡村是硬币的两个面,当我们有足够能力和经验解决城市的问题时,我们应该也要去关注乡村,为乡村复兴做一点事情。我们从浙江桐庐莪山乡戴家山村乡村复兴开始,用传统夯土技艺建造的民宿,老屋改造的先锋书店,土房为主体改造的乡土艺术精品酒店,三个小项目针灸点穴般的精准引领,戴家山村从四年前的空心村,到现在成为杭州乡村复兴的标志性项目。

  四年来的乡村实践我们有了不少实践和思考,今年第四期《建筑学报》发表了我们的一篇文章,《工匠建筑学与数字乡村》,反映了我们对乡村的两个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态度。一方面,我们希望延续乡村的工匠技艺、低技建造的文脉传统,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主题是“我们的乡村”,一进馆就是我们做的景德镇丙丁柴窑,弘扬超越千年的传统技艺;另一方面,数字乡村是我们希望把好的先进技术带到乡村,当然必须是适宜乡土环境的。

  我们在南京江宁石塘村做了个互联网会议中心,绝大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制好,现场拼装,快速建造,45天建好,尽可能控制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建筑师来说,我们现在做的工作,都是对未来的设想,也可以说,我们在用建筑记录时代、预期未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