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知晓孩子的病情,并向家长收取了一年1万元的“照顾费”,家长一次性给付了6万元。正如许多网络事件的发酵过程,这起事件很快也迎来反转——有医生指出,哮喘患者即便咳血,也不会咳出如此多的血量。其实,无论挺老师还是挺家长,人们维护的都是心中的正义——你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便会维护什么。至于真相的复杂细节,围观群众往往无从得知,也无暇顾及。
但体罚现象就此消失了么?并没有。在社会新闻中,我们不时就能看到体罚的影子。就在广州小学“血衣事件”冲上微博热半岛·BOB官方网站搜的同时,浙江一位老师掌掴女生的视频也在抖音走红。去年,舆论高度关注的河南栾川的“学生20年后打老师”事件落下帷幕,当事人上学时遭到老师的羞辱与体罚,20年后当街报复老师。学生被判处一年半监禁,引发网友争议。
前年,我同事报道的广州某小学班主任老师不让孩子上厕所一事,也被归为体罚。涉事老师最终被调离岗位。这些案例都说明:现实中,体罚依旧存在。可另一方面,体罚到底需不需要呢?去年,教育部门就出台规定,明确教师拥有惩戒权,可以通过戒尺打手板等方式对学生实施适度的体罚。为什么会有如此规定?因为学校严禁体罚后,出现了许多学生难以管教的状况!那么,问题来了——不罚管不住学生,罚了又容易惹麻烦,怎么办呢?我想,我们有必要在罚与不罚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近年来,“正面管教”等教育方式逐渐在一二线城市流行,但远未形成气候,正面管教强调的是对孩子不娇惯、不体罚,用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既规范孩子的行为,又不威胁孩子的人身安全与安全感。这样的方式能否在学校中推广使用?即便这样的方式不能全然代替惩戒,但当正面管教的理念渐入人心,便可能在“打不行,不打不行”的尴尬外找到第三条路,抑制成人对孩子的体罚倾向,防止部分成人本着为孩子好的初衷,行伤害孩子之实!同时,在校园中推广正面管教,也有助于教师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养理念。
在此次的“血衣事件”中,家长确实存在造假行为,但涉事老师是否也存在行为不当?
在家长曝光的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到,家长曾在入学之初与老师沟通孩子的病情,希望能允许孩子佩戴监控设备,但老师并不赞成,理由是“对其他孩子不公平”。
老师拒绝家长,是为了日常管理的方便——所有孩子都不佩戴饰物——管起来就好办了。
这种管理方式,就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这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忍气吞声、相信老师。毕竟孩子在人家手上,哪怕你据理力争让孩子戴上了监控设备,又怎么能保证孩子不因此事被老师“穿小鞋”呢?现实中,类似的家校矛盾普通存在。说多了怕得罪人,说少了怕人不重视,多数家长回过头只能劝自己:算了吧,忍一忍。可“忍”字头上一把刀,忍多了,问题就容易爆发!那面对家校矛盾,尤其老师出现不当行为的状况,学校与教育部门做了什么呢?教育部门设置了公开的投诉渠道,但现实中,投诉的处理却往往流于表面——投诉作业多,下令不许布置作业——投诉体罚,下令严禁体罚——投诉挨骂,下令严禁骂人这像极了庸医的套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剖析问题形成的深层原因,不重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日常协调,将解决问题的方式仅仅诉诸于行政命令。庸医的套路得到的当然也是庸常的结果——老师畏手畏脚,干脆实施“懒政”——社会情绪越发敏感,家长对学校越发不信任长此以往,又怎能真正缓解家校之间的矛盾?
为加强家校沟通、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教育部门仿照国外的PTA(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家长教师协会——号召各级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但在实际中,
家委会的功能多数局限于收取班费、日常跑腿、组织活动,相当于班级的“勤务员”,处理家校矛盾既无经验、又无授权。
有家委会经验的朋友就告诉我,班上曾因放学时间过晚遭到了家长的抱怨,家委会与老师商量,但老师对家委会的建议置之不理,不满的家长最终将此事诉诸于教育局,老师才不得不改变了做法。但遭到投诉的老师对家长心有不满,更放弃了与家长的沟通。家长也不再信任家委会,视家委会为无物。
上海某小学的家委会竞选曾轰动一时,诸位父母使出浑身解数进入家委会,场景堪称一绝。
,替学校盖章确认、替老师提鞋倒水,家委的作用仅限于提供志愿服务,对于缓解家校矛盾,何用之有呢?
难怪有“过来人”就表示:搞好家委会工作不如搞好与老师的私人关系,经营全班不如经营小圈子,进家委会吃力不讨好,新手才想进!
在此次的“血衣事件”与近年发生的若干起成年人刺杀学生的极端事件中,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极端家长。
有的家长患有精神分裂症,有的家长在杀人前发出过反复威胁,这些家长的精神状态都有异常,但基于义务教育的强制要求,学校并不能拒收他们的孩子。
那为什么咱们不能对学校采取更严密的保护态度,一旦出现危险信号,便由警方施以强力保护呢?为什么非得等到恶性事件发生,才匆忙加强学校的治安呢?
今日家校矛盾,仅凭简单问责,又怎堵攸攸之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让老师安心教学、家长安心配合,必须慢工出细活——定期进行家校沟通,夯实家委会的实际权力,恢复家长学校,强调新生入学教育,恢复校长邮箱或校长见面会,推行正面管教,对教师实施必要的保护,灵活的投诉处理机制——这些才能预防小矛盾积累为大问题,预防长时间的忍耐积累成为猛烈的大爆发,真正缓解家校矛盾!正如北京十一学校前校长李希贵在他的《学校如何运转》中写道的:“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有好的家校关系,才有好的教育。没有好的家校关系,即便血衣为假,公众仍会对教育疑心重重。
你好,我是昱子,一位话筒前的新闻人,一枚曾经的高考状元,还是一个顽皮男孩与一个乖乖女儿的“臭妈妈”。我愿陪你看世界、说人话、聊真事。二孩妈妈进化论,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
二胎妈妈昱子在这里~提供可靠可信的二胎方法论,养育身心健康的两个孩子,塑造开心幸福的二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