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半岛在线登录量身定做的“生活物理课堂”、专属打造的乡土环保支教课程、有趣又有料的爱绿护绿活动、好玩又有效的学习形式……炎炎夏日里,华理开展了“万生进千村百企”社会实践活动,共派出近百名志愿者前往徐汇区、崇明区等办班点。他们深入基层社区,积极参与缓解全市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700余名孩子在探索科学与科技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友谊和成长。
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团委选拔31名大学生党员等优秀学生骨干成立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队,赴徐汇区凌云街道、虹梅街道、康健街道开展服务,带领小学生们一起探索科学之旅。
在正式上岗前,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队还参加了专题培训。面对5个班近200名小学生的看护服务,服务队分工明确、高度负责。在队长赖雨轩的组织带领下,全体队员每天上午7点上岗、下午6点结束,全身心协助相关老师讲课,包括音乐手势舞 、歌曲《如愿》等音乐课程,啦啦操、体适能、小游戏等体育课程,以及折纸、无人机科普、垃圾分类、城管普法、申声传情等丰富课程。
太阳系的奥秘、神秘的动物世界、人体知识、中学经典、文字的演变……志愿者们在工作之余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对小朋友们进行知识科普,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志愿者们还化身校园宣传大使,精彩讲述华理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校园美景、校园美食等。
今年暑假,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青山绿野,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上海市崇明区扎实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与调研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核心骨干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唯一的五星级环保类社团——GreenZone环保协会,该社团连续5年荣获“榜样100”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垃圾银行” 品牌项目曾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调研与支教相融合是此次社会实践的一大特色。实践团队在日程安排时秉持“干中学,学中干”的原则,前期确定好调研内容与课程设计的对应关系,先调研,后上课,立志打造独属于崇明当地的乡土环保支教课程。
结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知行计划共同发起的Movers4climate项目,实践团队将课程与崇明本地的环境、文化相结合,为崇明区中兴镇爱心暑托班100余位小朋友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系列课程。通过展示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秀丽地貌,增强同学们保护环境、节约水源的意识;以崇明布土创意空间的旧物回收利用为例,鼓励同学们在课后挖掘身边的例子,践行可持续发展;结合崇明海边调研的情况,着重强调了微塑料的危害;与本地的东滩湿地调研相结合,展示了扬子鳄的濒危现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意义。
为拓展暑托班课程的广度,实践团队在环保类课程之余,还设计了生活、思想、文化、艺术等课程,以环保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使小朋友们将文明生活与多元发展成为一种习惯。
“小老师们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通过趣味实验、角色扮演等形式,不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感谢这些有爱心又专业的小老师们。”爱心暑托班班主任蔡老师说。
“非常感谢华东理工大学的同学们来给孩子上环保主题教育课,大部分是平时接触不到的新奇课程,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也非常地配合老师。”崇明当地志愿者陈同学表示,相关课程给自己和孩子们都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各学院积极参与爱心暑托班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心理健康、电子信息技术、趣味手工等10余门特色课程,有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化工学院3名志愿者为徐汇区康健街道暑托班开设6门特色课程。志愿者们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小朋友们科普现代生物与电子信息技术,带领小朋友们体验英文与文言文的有机结合,同时开展了系列趣味手工课程,反响良好。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10名志愿者服务于徐汇区凌云街道第二期暑托班,在完成日常学生进校出校签退、课堂管理、午饭点心分发等工作之余,开展了10余门涵盖了折纸、画画、心理成长、小学奥数、文学创作、科技精神、体育训练以及艺术手工等多个领域的特色课程,和小朋友们共同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
“青”心奉献,不负所“托”。爱心托班是上海市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将持续响应号召,积极组织青年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