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亮眼“成绩单”。这背后,凝结着上海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开展生动实践的点点滴滴。在全市生态环保大会即将召开、“美丽上海”建设的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我们集中展现15个美丽上海典型案例,以记录上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并以此祝愿生态文明之花开遍申城大地,“美丽上海”新图景更加光彩夺目。
作为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在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时代特征的21世纪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会。2001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明确把崇明岛建设为生态岛。2005年10月出台的《崇明三岛总体规划》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2010年1月发布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系统提出崇明生态岛建设总体战略,2016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提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发展目标。二十年来,崇明坚持走低碳发展道路,推进低碳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低碳农业、低碳居住示范建设,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全面探索经济、社会、环境的融合可持续发展。2011年,崇明被列入上海第一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站上新起点,迈向新征程,《上海市崇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擘画蓝图,未来崇明将深入实施“+生态”“生态+”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立岛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样板。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及能源“输入—转化—输出”过程机理,崇明创新性地提出了“需求管理为先、过程控制为重、源头与末端管理并举”的低碳发展指导思想。围绕“控制碳需求、提高碳生产率、降低碳依赖、增加碳中和”这一主线,系统推进区域低碳发展。
崇明启动了广泛而深入的崇明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形成了一套特定的崇明生态岛发展指标。2010年1月,上海市正式向公众发布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提出要坚持“系统性的协调观、低碳型的发展观、全方位的合作观”。为此,崇明全面优化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加强土地用途管制,抑制过量需求,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集约利用;加强自然湿地、林地、绿地的保护与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严把准入门槛,发展生态型产业,构筑现代服务业体系……切实践行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纲要发布的同时,建立了生态岛建设的跟踪评估机制,推进“一年一小评,三年一大评”的工作,主动接受各方面的监督,通过部市合作、市区联动、政企协作、全民参与,生态岛建设深入人心。通过规划引领、动态反馈、滚动推进,生态岛建设机制持续优化。这一系列顶层设计从源头有效管控了碳需求,奠定了崇明生态引领、绿色发展、节约集约的主基调。新一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进一步提出先行探索“碳中和”路径,实现发展方式绿色变革,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成为中国递向世界的一张靓丽生态名片。
上海市委、市政府加大对崇明科技支撑力度,围绕自然生态、人居生态、产业生态,以科技支撑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可持续发展。2005年3月,《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支撑实施方案》正式推出,成立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2005年12月,“崇明生态岛科技促进中心”成立。2006年3月,《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颁布。2010年3月,科技部批准崇明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科技引领示范的强力支撑下,崇明在节能降耗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工业节能为重点,以低碳建筑和交通节能为特色,在严控增量的同时,逐步削减存量,提高企业环保低碳准入门槛。重点打造低碳农业、低碳旅游业等具有崇明特色的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岛内及全区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陈家镇国际低碳社区建设为依托,探索建立符合崇明地理及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崇明环境及资源综合优势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通过打造并推广崇明本岛零碳排放公交体系、低碳建筑技术集成体系、以秸秆及畜禽粪便高效利用为代表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等,全方位提升岛内及全区的能源利用效率及碳效率。“双碳”战略引领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再掀热潮,“上海碳中和技术创新联盟”“上海长兴碳中和创新产业园”“同济大学碳中和学院”纷纷落户崇明,有望为崇明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自2012年以来,逐步关闭燃煤发电机组,岛内能源结构得到持续优化,推进崇明申能燃气电厂的建设,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依托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大力推进岛内及全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特别是加强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全面推广;同时,通过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将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相结合,探索形成了“猪粪污-沼-肥”的闭路生态平衡系统,创建了“四位一体”农村能源生态新模式。目前,崇明基本形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结合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到30%,积极探索加强了符合上海及崇明实际、且兼具成本效益的低碳能源基底保障。
充分突出崇明生态岛特色,在积极控制岛内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以东滩高碳汇自然生态系统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大力提升岛内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依托陈家镇、崇明新城、长兴等地区大型公共绿地和公园,青草沙水库生态涵养林以及东滩高碳汇自然生态系统示范区建设等为抓手,大力提升岛内及全区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全区提供了全市森林资源的约30%,自然湿地保有量达到24.8万公顷,森林碳汇量可抵消全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比例达到15%,滨海盐沼湿地也具有一定的碳汇功能。
至2020年,崇明已初步构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框架,打造出了一座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保障健全、城乡融合的海上花岛。自2005年以来,全区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十三五”期间,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更实现了五年翻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9%。崇明以上海近五分之一的陆域面积,承载着全市约四分之一的森林、三分之一的基本农田、两大核心水源地,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达到14种;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公交车实现全覆盖。生态产业蓬勃发展,打响崇明大米、清水蟹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积极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在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经初步摸排,崇明区能源活动碳排放量和全口径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在“十一五”期间呈现出达到阶段性峰值后稳步下降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基本实现了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脱钩,绿色低碳发展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上海市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2022年,全区27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7%。
2021年3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与崇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向碳中和目标迈进,需要重点攻克区域可再生能源发展空间有限、碳中和关键技术储备和成熟度相对不足,以及管理机制和公众意识仍有欠缺等难题,需要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力争早日建成符合世界级生态岛定位的碳中和示范区,探索走出一条兼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温室气体有效控制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上海、长三角、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提供碳中和崇明案例。BOB·体育综合APP下载